□ 陳緒偉
“你挑過水嗎?”小舅問我,“小時候挑過水!”我肯定地回答。“今天下河去挑一擔(dān)水回來,我看看!”小舅拿來一根帶繩勾的扁擔(dān)、兩只木桶說。“好多年沒挑水了,我試試看。”我一邊回答,一邊接過挑水用具。
從小舅家到河壩邊,下一個小坡就到了沒多遠(yuǎn)。我先把水桶放穩(wěn)在大石頭上,扁擔(dān)擱在沙坪上,拿出舀水瓢蹲著,在桶下邊水潭中舀水。左手扶著桶,右手一瓢一瓢舀滿一桶,再同樣動作舀滿另一桶后,把舀瓢放在桶水上;起身站立,雙手一桶一桶地提下來,分放在沙坪上,再拿起扁擔(dān)將兩頭繩勾勾在桶提中間的凹處,躬身平衡起肩,然后一步一步上坡,一閃一閃轉(zhuǎn)肩,終于一挑水挑到舅家門口。頭出了汗,肩有點酸,水灑了些,“不錯不錯!沒忘本!”小舅笑著說。
二十多年過去了,自來水早就通到千家萬戶了。過年從甘肅回來的小舅,卻拿出扁擔(dān)木桶,特意讓我去挑一挑水,來感受挑水的情懷。小舅家住鄉(xiāng)村的老屋,他在外工作多年了,聽說過年必回家一趟,每次都要下河挑一擔(dān)水。我給舅家拜年多次,只見大舅二舅在,沒遇上過小舅;今年拜年早,就碰上這挑水的情節(jié),把我思緒帶到了過去挑水的情境中。
記得父親說過:“人可以餓一兩天飯,卻熬不過一天不喝水。”我家鄉(xiāng)在農(nóng)村,在那個年代有青黃不接的時候,幾天不沾糧用干菜野菜充饑,還會以多喝水來當(dāng)糧。那時沒自來水一說,所以一年四季無論什么天氣,不管是刮風(fēng)下雨,還是烈日暴雪;無論是天寒地凍,還是干旱雨澇……家家戶戶都得有人去挑水,而且每天都必去挑水。
山村的家鄉(xiāng),由于有山有梁、有灣有泉、有河有溝,所以挑水就有地點不同、遠(yuǎn)近不同、路況不同,但挑水要用要吃是一樣的,且是風(fēng)雨無阻的。正如住在郭家山埡壑、張家梁子的人戶,得到遠(yuǎn)處的溝邊挑水吃;且要先在溝邊挖一個坑塘,四周用石塊襯砌固牢,讓溝水滲入坑塘中,這樣水是比較干凈的。住在王家砭、吳家灣的人家,要砭過巖壁、轉(zhuǎn)到灣里,在滲水或泉水邊挑水吃;也同樣要在滲水泉水的地方挖個池子,照樣用石塊襯砌,這樣積累滲水泉水,天晴下雨就會有干凈水可挑。我們家和譚家院子,都離河溪不遠(yuǎn),可直接下河壩挑水吃。若是下大雨漲水,我們也在河灘邊淘個大砂潭,讓渾濁的河水過濾滲入潭中,等沉淀清凈后,便可挑水飲用。
鄉(xiāng)村挑水都是早晨,一般要挑三四擔(dān)水,倒進(jìn)廚房灶墻邊的大水缸里。山村農(nóng)家,都有能裝四五擔(dān)水的大水缸,家庭人多的得備兩口水缸,才可滿足全家人的洗菜、做飯、泡茶,洗臉、洗腳、喂豬等一天的生活用水;若是當(dāng)天要洗澡、洗衣服,還得多挑幾次水,所以挑水是每天必做的事。農(nóng)家的孩子,從小就要鍛煉挑水。當(dāng)挑不起一擔(dān)水時,父母就叫兩人抬水;能挑半擔(dān)水時就開始單獨挑水,直到把缸挑滿為止。若是偷懶或是把水桶摔壞了,不僅會挨罵甚至?xí)ご颉?span style="display:none">X2S安康新聞網(wǎng)
記得我8歲那年,就和比我大2歲的三姐開始抬水。第一次下河抬水,三姐就教我舀河水,要先撇開水面漂浮草葉,撇一次舀一瓢,直到桶水舀滿。抬水時因上坡我走在前,三姐在后總把水桶拉近她身邊。到我11歲時,開始第一次挑半桶水。那是一個山曦初露、薄霧繚繞的早晨,河溪兩岸樹林中,時而傳出清脆鳥叫聲;這時拐彎下河小路上,已有譚家院子挑水的行人,掀開了山村的忙碌。
到了15歲時,我就開始挑滿桶水了。挑水跟挑其他東西不一樣,上坡下梁、轉(zhuǎn)彎過溝走平路,都要會走適當(dāng)步子和姿勢,才能保住水桶水少灑點出去;還有彎腰挑水起肩站立,兩手要輕握前后勾繩,以免掉勾或掛偏;走上坡扁擔(dān)要稍許橫斜于肩脖上,以免前桶觸地;下坡也一樣姿勢,以免后桶觸地;轉(zhuǎn)彎時可順勢扁擔(dān)換肩,即可平衡水桶,又可雙肩替換挑擔(dān);平路時要讓扁擔(dān)上下彈起來,小步跑可讓扁擔(dān)“呼閃”合拍,這樣挑水既輕松又不溢水。當(dāng)然這樣的姿勢挑水,最重要的是走路邁步要穩(wěn),不能打野眼(四處張望),一步一步踩結(jié)實,不能踏飄;這樣的步履與姿勢對頭,桶裝水的慣性就平衡了,挑的水就不易灑出;否則,一挑水到家就所剩無幾了。挑水一點不溢出,也是做不到的;自然灑出點水就像珍珠落地,是給路邊莊稼解渴,更是挑水人留下心思和期待。
后來我16歲上高中,住宿在漢陽坪集鎮(zhèn),每逢星期天回到山村家,就主動下河去挑水,不讓父母操勞。尤其夏秋放忙假,或是放寒暑假,每天挑水我都包攬了;而且只要缸里少了水,我就立馬去挑水填滿。那時候心境如缸水般清澈,心動如河溪流水般明凈;每挑一擔(dān)水,就是對生活艱難的品味,更是對人生擔(dān)當(dāng)?shù)脑忈尅?span style="display:none">X2S安康新聞網(wǎng)
到了20世紀(jì)80年代初,我高考畢業(yè)分配到城市工作,租房住在城郊東南村,改為挑井水吃。一口井管四五十戶,方圓百十米遠(yuǎn)的機耕路,200畝的田地,也靠這口井的水來澆。因為井水來自地下,自然滲入流出,而且冬暖夏涼,長年源源不斷,成為郊農(nóng)灌溉飲用的自豪和依靠。
到了90年代,城鎮(zhèn)郊區(qū)川道用上了自來水;時至21世紀(jì),城鎮(zhèn)鄉(xiāng)村全部用上了自來水,而且還是純凈的安全供水。如今社會快速發(fā)展變化,讓人感嘆;也讓人感到,時光歲月真如白駒過隙。
如今挑水已成歷史記憶,小舅卻將挑水視為一種情懷,今年還成了檢驗我“本性”的標(biāo)識。
“你會挑水嗎”!他人無需會,但我必須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