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沉巖
早起的一陣風(fēng),讓我打了個寒戰(zhàn),窗前一片黃葉緩緩落下,我便知道又一年秋天來了。
“一葉知秋”,立秋的征兆諺語。書友言辭:葉飛立秋,人藏暑疾;需調(diào)養(yǎng)情致,平心靜氣。夏末秋初,天氣明顯變化;溽暑遲鈍,晚風(fēng)初涼,風(fēng)物長宜的秋天登場了;這人稱的“萬物之靈”,讓這個成熟的季節(jié),在人們感知上表現(xiàn)得十分突出。所以人也一樣,因溽暑而煩躁,到了立秋之日,心態(tài)也該會漸變平和了。
閱讀古書便知,我國古人將立秋分為三候:一候涼風(fēng)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蟬鳴。現(xiàn)在仍然感知其意在理,這立秋過后,晨起漫步、騎車行路,或坐車辦事,迎面吹來已是涼爽的風(fēng),不再有夏風(fēng)的熱烘,而讓人呼吸輕松自在、舒爽無比。
住在安康漢江邊,喜歡在濱江兩岸大道上健身晨練,常會看到江面的薄霧飄;兩岸公園樹木花草,也如同一襲白紗籠罩著。伸出雙手觸摸一下吧,卻又消失得無影無蹤。此時,我更喜歡靜下心來,獨自徜徉在綠色軟膠步道上,慢觀落葉曼舞,任思緒被秋意涼風(fēng)漸吹漸遠。
立秋是“夏熱秋涼”的分水嶺,從聲音可感知兩個不同季節(jié)。夏季時節(jié),知了和青蛙,其鳴叫聲平分晝夜。知了在晝?nèi)振,青蛙在夜間喧鬧?墒且坏搅⑶飦砼R,秋蟲紛紛出洞,晝夜分割被打破。知了白日晚起早歇,聲音變小,還逐漸消失;青蛙卻聲勢漸大,咕呱一夜叫個不停;同時還夾雜有“呲呲”“吱吱”“曲曲”“啾啾”那多種秋蟲的聲音。這一番聲音強弱的轉(zhuǎn)換,象征著一個季節(jié)的結(jié)束和一個季節(jié)的開始。
秋天年年到,年年秋不同,所以漢語里有“新秋”之詞。新風(fēng)、新雨、新葉、新果、新氣象、新面貌,當(dāng)然還有新人、新事等等,人們的感知也是全新的。時光由盛夏轉(zhuǎn)入秋“三候”時,地上地下很多小動物,就悄無聲息地消失了;比如蜻蜓、蝴蝶、蚊子、螢火蟲,雖然偶爾有幾聲“知了”,也會漸漸消失。這時候,中秋月圓了,桂花香了,荷葉蔫了;菊花黃了,魚蝦肥了,蟹腳壯了;山鄉(xiāng)河溪岸邊的草枯黃了,麻骨石頭露出來了,寒霜膩在石頭、草木、高樓頂上,這便有“風(fēng)霜高潔”之譽。
用“層林盡染”一詞,來形容秦巴安康生態(tài),應(yīng)該是恰如其分,而毋庸置疑;用“秋高氣爽”一詞,來形容秦巴漢水安康的秋天,更是真知灼見,名副其實。因而我喜愛“自古逢秋悲寂寞,我言秋日勝春朝。”這句劉禹錫的《秋詞》。所以,我感受安康金州的秋,是空曠的、明朗的,陽光的,如畫的,宛如一室“窗明幾凈”而靚眼。
古詩詞言秋色,描繪很多獨特事物。譬如言晨霧:“殘云收翠嶺,晨霧結(jié)長空”;言露珠:“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言楓葉:“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言秋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蕩。”。雖然有“人生若是初相見,何事秋風(fēng)悲畫扇。”這秋的“傷感”,但也有“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那秋的傲霜“品格”。此季節(jié)的萬山紅遍,碩果累累,就是一種鮮明別異于其他季節(jié)的魅力。
立秋閑讀書,可領(lǐng)悟“洗硯之時曾染指,種花以外不低頭。”也許是讀書人自慰清高,與秋相仿,不攀附、不低頭,寒結(jié)實(果實),而令人贊嘆。然而深秋時節(jié),稻穗深深低下了頭,人們也會低下頭,忙碌這一年的收獲。故而,沉穩(wěn)、謙遜,包容,成了立秋之后一道“務(wù)實”的風(fēng)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