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楚安
“長鋏歸來兮,食無魚!”中學(xué)時讀西漢劉向的《馮諼客孟嘗君》雖幾十年過去了,至今記憶猶新。
山珍海味,雞鴨魚肉,小時候無論是看電影或是連環(huán)畫(那時叫娃娃兒書)還是小說,每遇此畫面和場景,看土豪劣紳和偽軍漢奸壞人肥吃海喝大快朵頤,我也是食指大動,直咽口水。
我出生并成長在漢江邊,小時候常常在吊腳樓上看江水流瀉,看帆船靠岸下灘,也常見纖夫喊著號子艱難地拉纖爬行……河對岸的甕兒山仙人洞下有一巨石,漢江任河兩水在此交匯,形成巨大漩渦,似鴛鴦戲水,也呈《易經(jīng)》之“水火既濟”之象。巨石上常有人腰上綁上繩子在此撈魚,說是此處水流湍急,魚常逆流而上,魚大且鮮美。想那北宋的張伯端(道號紫陽)也好吃魚,據(jù)《臨海縣志》記載,說張伯端有一天在官邸辦事,家里便差人給他送飯,同事知道他嗜魚,便把魚藏在房梁上戲弄他。張伯端找不到魚,便懷疑是送飯的丫鬟偷吃了,回家后重罰了她。丫鬟羞愧難當(dāng),百口莫辯,含恨自盡。這件事過去后就逐漸被他淡忘了,直到有一天,他發(fā)現(xiàn)梁上往下掉蛆蟲,才找到了藏在梁上的爛魚,此時,張伯端方知原來是自己冤枉了丫鬟。經(jīng)此一事,遂決定辭官不做,專心悟道;蛟S他輾轉(zhuǎn)千萬里覓得此處修道成真,是否與魚有關(guān)?
資料圖
我也好吃魚。小時候也愛約伴在河壩淺水邊砸魚、捉魚,那時漢江水真是清澈見底,卵石可見,游魚可數(shù)。我們常常就在河邊將逮住的魚用火烤了吃。從小就聽大人常說漢江最好吃的是“邊、白、鯉、鯽(魚)”,當(dāng)然,鯰魚、紅尾巴魚、黃顙魚、黃劍(鳡魚)以及鱖魚等也很鮮美。上世紀(jì)80年代在西安上學(xué)時,那時憑飯票吃飯,不是食堂制,常有關(guān)中及陜北的同學(xué)將魚和陜南的同學(xué)換菜吃,他們說魚有刺不好弄出來,吃起來麻煩。其實越好吃的魚刺越多且細(xì)。作家張愛玲曾怨恨鰣魚多刺,成為她的一大遺憾。此時我又想起了上世紀(jì)70年代中期,有一農(nóng)民挑糞經(jīng)過我家房背后,因饑餓而摔倒,婆婆聽說后趕緊和面炕了幾個軟餅子讓我送去,算是救了他,其實那時我們的糧食也不夠吃。又過了兩年,婆婆病重,不思飲食,從我家房前坎下遇一手拎10多斤重鯰魚的農(nóng)夫,父親對他說老人病重欲購魚熬湯,此農(nóng)夫原是挑糞摔倒者,忙說“程婆婆是好人”,遂象征性地收了點錢便將魚賣給了我們。婆婆每日喝碗魚湯,幾天后竟好了!自此我始信因果有緣。
資料圖
在紫陽有一風(fēng)俗,在嬰兒將斷奶時要開葷,便是清蒸一條魚,以適應(yīng)以后的飲食生活。每臨春節(jié)來臨,每家每戶必買一條魚,即使沒有鮮魚,哪怕是凍帶魚,以求來年吉祥如意,年年有余(魚)!就連紫陽年三十團圓的年夜飯蒸盆子里也要用蛋餃包成金魚狀,以討個好彩頭。老子說“治大國若烹小鮮”,乃是告誡統(tǒng)治者要無為而治,不可擾民,尤其不能亂折騰。與魚有關(guān)的多是美好的,從漢字的魚羊為“鮮”到成語魚躍龍門、沉魚落雁、魚米之鄉(xiāng)、魚水之歡、魚水情深、魚魚雅雅、魚水和諧等等。最早距今約7000年前的半坡遺址曾出土有人面魚陶盆,反映出母系社會“寓人于魚”的特殊感情,也反映了人類早期生殖圖騰崇拜。
孟子曾說過:“數(shù)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意思是,不要用細(xì)密的漁網(wǎng)在池塘里撈小魚,這樣才會有更多的魚吃。近幾十年的大肆捕撈導(dǎo)致中國大江大河甚至大海,魚類資源漸趨匱乏,有的甚至幾近滅絕。也常有中國漁船越境捕撈引起外交糾紛,F(xiàn)在國家明令長江禁捕10年,而漢江是長江的最大支流,也禁捕禁撈,這也是功及子孫澤被后世的壯舉。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這二者不可兼得,而我愿舍熊掌而得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