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語桐
第一次來到石魂廣場,是將醒未醒的時候。從郭家溝村坐車回來,陜北日頭一直曬著臉,人在車上睡得東倒西歪,下車的時候都迷糊著,委實有些不知所在的意味。我眼瞅著面門前高高大大的石獅子像,竟呆愣了十幾秒才后知后覺地想起這是早上路過的地方。
一行人順著臺階拾級而上,邊往上邊四處望望。這種純以石頭為雕刻形式的硬朗風格對感官有著莫大的沖擊力,石獅可狠走向是透露著堅硬氣息的,崖壁上的樹是用器具砸出的,地勢是鋒利著向上攀升的,所有的一切都是與故鄉(xiāng)那種柔和如小家碧玉一般的模樣形成鮮明的對比。尤其兩座極為顯眼的大獅子,就那么氣勢洶洶、有些猙獰地立在前頭,即使人再瞌睡也虎軀一震清醒過來,而其下馱著的石像倒有些像龍之九子的霸下。
沿著展覽牌看著解釋,我們大概了解了石魂廣場的概貌。石魂廣場是黃土風情園的第一個“景”,是整所園區(qū)的門戶,在設計中融入當?shù)厥、牌樓、窯洞等元素建造而成,體現(xiàn)出藝術(shù)的本土性、地域性和唯一性。若不然,一路上看到的不少石獅子倒真沒有中國本土的感覺,反會有一些其他地區(qū)的特殊風貌,許是設計者想加入些現(xiàn)代元素,顯得整體會有些跳脫而不失討喜與可愛,這樣理解,一些格格不入的就稍能入眼了。
城門洞處的崖壁上各色圖案都給人一種宏大的氣像,仔細看看真頗有一些漢石刻的遺風。須彌底座,吉祥紋樣,龍鳳呈祥、花開富貴、龜壽延年等傳統(tǒng)圖案交相輝映,中和著不同文明的藝術(shù)特色,中央“石魂”二字陽剛端莊,熠熠生輝。另一側(cè)崖壁上刻著“天佑善者”的紅色字體,光鮮醒目,寄予著好人好報的生活理想;而門洞上書“乾元得路”四字,凸顯著敢為人先的氣勢,寓意著意氣風發(fā),諸事如意的氣息。此外,右側(cè)九獅石刻浮雕畫氣勢軒昂,觀其造型刻法,大致是源于黃土高坡里的靈物瑞獸以及廟堂中的鎮(zhèn)山獅和平民家中扶正祛邪的炕頭獅,不免心中有些振奮的喜悅。
石魂廣場上的石獅子是風態(tài)各異,讓我想起小時候床頭的那一對小巧玲瓏的紅色鎮(zhèn)守獅。似乎獅子自古就被先人寄托了某些期望性的理想,人們會運用想象力,根據(jù)自身或集體的要求與愿望將某些自然物的本領加以擴大,神化其中某些屬性,刻意顯得有“靈”,以滿足生活中的一些意圖。小孩子偶爾睡眠不踏實,或許拿一對用布縫制的大紅色玩偶獅子放在床頭就能驅(qū)趕某些“看不見”的東西;綏德古來便是戰(zhàn)爭頻發(fā)之地,民間崇尚石獅文化或許就出于一種鎮(zhèn)守魂靈、祈佑祥和的心態(tài)。不管理想的結(jié)果有沒有實現(xiàn),人們都會一再重復這種過程,而演變至今,取而代之或呈上升趨勢的便是地域文化特殊性,最終改變不了的都是人們從古至今不變的生活平安、家國萬福的念想。
將要離開之際,我站在石門外向后望去,西下的太陽一點點探出,透過人體將影子暗淡得與地磚融為一色,一頭巨大無比的獅子被框進其中,惟有頭頂散漫著刺目的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