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緒偉
上世紀那些年代,春夏之季青黃不接,鬧饑荒是常有的事。記得那天父親拿回來一個米面饃,遞給小弟吃,小弟卻遞給我,我又遞給母親,母親再拿給小弟說,“我不餓,你最小,吃吧”。那些年,父母最愛說的一句話就是“我不餓”。
農(nóng)歷二三月,隊里幾乎家家斷糧,我們家也不例外,放學(xué)回家,母親遞來一碗苞谷粥,說:“快吃吧,我們吃過了。”明知父母吃的是野菜,借來一點包谷面給兒女們,卻總是說“我們吃過了”。寒冬大雪天,父母讓我們在火爐邊取暖,自己迎著刺骨的寒風(fēng)雪花,去隊里干活,收工回家還去樹扒砍柴、下河邊挑水、洗衣服,也總是說:“我們不冷。” 面對饑餓寒冷的季節(jié),望著空曠清新的夜空,我唯一隱藏的情緒,是說不出的親情。
那個時期,若有誰家接媳婦或嫁女,鄉(xiāng)里鄉(xiāng)親的都會來恭喜湊個熱鬧。張家在地里摘些菜拿去,李家裝些雞蛋送去,王家趕忙逮只雞,周家取幾塊錢塞給主人手里,說不算禮節(jié)是遮個手。也有沒啥拿而空著手去的,說主家辦喜事來恭喜,沒禮出力湊個人氣。主家也會笑臉抱拳相迎,說人到人情到,有心幫忙就好。至于那些叔伯姑姨舅家們,更是不分遠近,跋山涉水地趕來,拿啥不拿啥都是大駕光臨,全都滿心歡喜。那時,無論誰家有個大凡小事,都會自發(fā)趕來給點幫襯出份力氣,淡淡的是禮節(jié),濃濃的是情誼。
到了臘月,吃泡湯肉,是鄉(xiāng)村一縷很極致的味道。不管誰家殺過年豬,只要知道哪天請殺豬匠,親朋好友就會及時趕來,一個院子的或上坎下屋的,甚至一個小隊的人都會聚來。一大早就有挑水的,劈柴的,端桌椅板凳的,擇菜淘米的,搬鍋燒灶的,習(xí)慣性的自然分工,干自己拿手的活兒。晚來的是老人們,扯把椅子說古道今,趕來的親友們,端條凳子諞閑傳。一頓泡湯肉,大家?guī)兔Υ蠹乙矌兔Τ,吃得女人們笑開懷,逗得老小開心樂,稈稈酒喝得男人們暈天醉地,那甩開嗓門的劃拳,一直要劃到月偏西星星散。
走親戚看朋友,是一種心情,也是一種溫馨的人際關(guān)系。不管有事沒事,親朋之間,好久沒見面了,就有一種念想,就有一種掛牽。雖然鄉(xiāng)村無路無車,又山高路遠,全憑步行,卻阻擋不了牽掛的親緣,攔擋不住念想的友情。這種存在大腦的執(zhí)念和心力,支配雙腳哪怕走出血泡,也無怨無悔,只要見到了對方,一切艱難苦累都會煙消云散,剩下的盡是喜悅和快樂。那時常說:親戚要走,越走越親;好友要看,越看越好;久而不走,親的變疏,遠而不看,友情減半。因此,隔一兩個月,親戚就會相互走走,朋友也會來去看看。路遠的一天打不了來回,主家也會留住一兩個晚上,拉拉家常,吐吐心聲,彼此暢言近來的變化和今后的打算,敞開心懷地釋放思念之情。
若是忙得實在抽不開身,或路途特別遙遠的,人們就依托“信來信往”幫忙,以信代己“走親訪友”。寫信,在那時不僅是一種關(guān)愛問候,更是一種情感交流。若是自己不會寫,四處找人托人也要寫,不然就會心神不安,還會跟自己過不去。信中文字,雖然沒有見面那么直接,但嘴上不好說的,信上可以充分表達。當時最時髦的“戀愛信”,就被稱為“郵路上的愛情”;當時最看重的父母子女間、同事朋友間交流的“問候信”,就被稱為“信封里的親情友情”。信尾的“就此止筆,下次再敘。”或“就此停筆,等候佳音。”收信人都會認真思考,想方設(shè)法地及時回信。因而有信來,就一定會有信往。
干部是要打起背包進隊住戶的,真實地與農(nóng)民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干部駐隊,吃的是派飯,由生產(chǎn)隊長挨家挨戶派,那時派定的農(nóng)戶也很窮困,但總會拿出家里最好的飯菜來接待。派飯要交付糧票菜錢,多數(shù)農(nóng)戶會不收,干部自己就買些糧食或生活用品送去,不占便宜不虧群眾,干群關(guān)系越住越親。進駐農(nóng)家的干部,視住戶為親人,會主動起早幫他們挑水,掃地,然后一同去生產(chǎn)隊里干農(nóng)活。在勞動中了解隊里情況,聽取農(nóng)民意見;休息時講解上面政策,宣傳時事形勢,處理一些問題。每半月回公社一天,集中匯報隊里困難和農(nóng)民所求,并接受下半月住隊工作任務(wù)。當時叫“上情下達,下情上傳”,干群關(guān)系親如一家。
時間的年輪飛轉(zhuǎn),轉(zhuǎn)出了火車、飛機、高速、動車這些交通工具,還轉(zhuǎn)出了通往鄉(xiāng)鎮(zhèn)的柏油公路,通村通組的硬化水泥路,讓千里不再迢迢、路途不再遙遠。時間的年輪,又轉(zhuǎn)出了信息化,人們有了手機、電腦,QQ、微信回復(fù),再有了視頻聊天,距離似乎不存在了。時間的年輪,同時還轉(zhuǎn)出了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從貧窮到致富,從溫飽到小康。可是,人們卻淡漠了親情,這種淡漠是將國體親情的公益性發(fā)展,替代了個體親情的人文性進步,將物質(zhì)發(fā)展的極大豐富,替代了精神意識的心靈感知。
沒有陽光,就沒有日子的溫暖;沒有雨露,就沒有五谷的豐登;沒有親情,世界就會是一片孤獨和黑暗。智能的時代,必有智慧的中國親情。歲月催人老,不老的是親情。時代的今天,無論我們身處何境,身在何地,國家永遠是我們最堅實的精神支柱,親人是我們最理想的感情寄托,因為這是人世間最珍貴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