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嚴杏棋 楊烽
在小城嵐皋,不少家庭都有做油渣餅的傳統(tǒng),這是當?shù)厝藦男〕缘酱蟮奶厣〕,也是嵐皋在外游子惦念的家鄉(xiāng)味。巴山徐珍多味手工油渣餅便是其中的代表。
一大早,位于縣城老西街郵政局家屬樓的巴山徐珍手工坊內(nèi),煎鍋里的菜籽油慢慢熱起來,彌漫著濃濃的香味。另一邊,徐珍將發(fā)好的面團揪成一個個小劑子放在案板上,再搟成適度厚薄的餅狀,依次放入準備好的油渣餡料,一個個包好。
今年61歲的徐珍,是嵐皋縣石門鎮(zhèn)人,因自己喜歡做美食,4年前便開起了巴山徐珍手工坊,主打手工油渣餅。徐珍說,在她小的時候父母就經(jīng)常在家里做著吃,她也慢慢學會了油渣餅這門手藝。
每天早上四點,徐珍就要起床準備一天所需要的食材。她告訴筆者,油渣餅要好吃,關鍵要在面團發(fā)酵上下功夫。“首先要選優(yōu)質(zhì)的面粉,特別是水溫、水量要掌握好,一勺面要配多少水,揉到什么程度,這是最重要的。”
做油渣餅的餡料也很有講究,選用本地豬的五花肉和邊油,焯水之后就開始熬豬油渣。“油渣子要好好熬,熬成渣,頭一天就準備好,第二天再用來制作餡料。餡料不要放過多的調(diào)料,因為我們要做的是傳承下來的老式味道,只需放生姜、蔥、花椒就行了。”徐珍說。
面和餡料準備好后,徐珍開始包油渣餅。“把面團揪成大小一樣的劑子,搟成片,再把熬好的油渣鋪上,撒上蔥花等配料卷好,扭成麻花狀的連環(huán)套,這樣它就不容易裂開。”
將做好的餅放入油溫控制在170度左右的煎鍋中,徐珍雙手熟練地上下翻動面餅,觀察兩邊的顏色變化,當餅面由淺黃變至金黃,直到變成金棕色就能出鍋。剛出鍋的餅皮是脆的,還冒著熱氣,咬一口,滿嘴都是清油和餡料的混合香氣。
“我特別喜歡吃這兒的油渣子餅,尤其是那個牛肉味的,非常酥脆,牛肉餡的中間還有一些我們這兒的特色辣椒,非常好吃。”來購買油渣餅的食客說。
“過去做油渣餅就用包谷面做,那時候油渣子少,熬一點點油,放一點點油渣子,不像現(xiàn)在餡料包得多。” 徐珍回憶道。
最開始徐珍做的是傳統(tǒng)的原味油渣餅,后來她在此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新,開發(fā)了艾葉、香椿、茴香等多種味道的油渣餅,最多的時候,一天能賣800多個。
漸漸地,徐珍的客人越來越多,知名度也越來越廣。徐珍油渣餅被評為“嵐皋味道”十大名小吃、“安康味道”名小吃,代表嵐皋縣先后參加了省、市舉辦的各大美食展。“徐珍油渣餅制作技藝”也入選嵐皋第六批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
“我想學著像袁家村一樣,把鄉(xiāng)親們都組織起來,把油渣餅這個非遺小吃傳承下去、發(fā)揚光大。” 徐珍憧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