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年的端陽,在不知不覺中,關注的都不一樣。去年寫的《端陽記憶》,有香包、艾蒿、梔子花,還有雄黃酒,而今年,卻只想著粽子!
粽子這個以糯米為主料、甜咸葷素為餡兒的蒸煮食物,起自南方古百越俚人時代,至今已經(jīng)有兩千多年歷史。北方以甜口素餡為主,餡兒有豆沙、蜜棗等,南方以咸口葷餡為主,有火腿、蛋黃等。
安康的粽子屬于北方特征,傳統(tǒng)的只有豆沙餡兒和純糯米,俗稱為“澄沙餡兒”和“甜粽子”。七八十年代,粽子的叫賣聲“澄沙餡兒滴涼粽子”或簡單三個字“涼粽子”,“竹片叉子小板凳、白磁盤子澆蜂糖”算是粽子攤子的標配!
每到端陽節(jié)前一周左右,鼓樓西、東正街幾家傳統(tǒng)粽子作坊比平常更加忙碌起來,趁著大太陽曬粽葉、準備酒米、豆沙以及其他餡料,這些準備工作緊鑼密鼓的展開著。
端陽節(jié)前兩天,更是一家老小齊上陣,包的包、煮的煮、賣的賣,體現(xiàn)著大家族人多力量大的優(yōu)勢。
鼓樓西中寺道道兒的楊家,這幾天弟兄幾個從早上5點就開始忙活著趕制粽子。
楊家屋里以前在甜食店工作,到老楊兒子這一代算是第四代做粽子的了,每到端陽節(jié),他們提前一周開始忙碌,不到十天時間能包出三四萬個粽子,就這還供不應求。
楊家的粽子有七種包法,一般情況下,包法不同主要是區(qū)分餡兒,但七種包法那就是在日常的勞作中提煉和拔高了樂趣和技能。
到了放假的第一天,鼓樓西的粽子攤前更是人頭攢動,提前預定好的,來了就能拿走,臨時來買的,要么買不到想要的餡兒,要么就空手而歸,等明天起早再來買。
傳統(tǒng)的節(jié)氣,就是這樣子,不管愛吃不愛吃,吃個粽子就算應個節(ji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