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南人民抗日第一軍(二)
陜南游擊縱隊以紅軍為榜樣進行游擊活動,他們和紅七十四師互相配合,協(xié)同作戰(zhàn)。國民黨反動派為了“圍剿”鄂豫陜根據(jù)地的革命武裝,動用了20多個團的兵力,妄圖消滅這支革命武裝。特別是1936年春紅七十四師轉戰(zhàn)到留壩、鳳縣一帶后,游擊縱隊頓感勢單力孤,加之敵人加緊“圍剿”,戰(zhàn)斗十分頻繁,又無后方接應,糧食、彈藥、醫(yī)藥等物資匱乏,處境艱難,有人動搖、叛變。在這緊急關頭,為了保存實力,何振亞等針對敵“改剿為招”的陰謀,采取“緩兵計”,有條件地接受了國民黨地方政府的兩次“收編”。
第一次是鎮(zhèn)安受編。1936年2月下旬,游擊縱隊在寧陜縣古山墩襲擊龐炳勛的二三○團一部,俘虜二人,優(yōu)待釋放。以此為契機,3月上旬,二三○團團長朱家麟和鎮(zhèn)安縣縣長蘇光璧派副官常占彪、區(qū)團總馬洛齋到鎮(zhèn)安縣穆王坪,與游擊縱隊談判收編問題。何振亞與各隊長研究,決定采用政治策略與敵周旋,提出“撤走包圍部隊,提供給養(yǎng)”等條件,派楊子珍為代表,赴鎮(zhèn)安縣與朱家麟、蘇光璧談判。經(jīng)龐炳勤批準,鎮(zhèn)安當局接受游擊縱隊條件,給游擊縱隊以“商州專署特務大隊”名義,一人一槍,在鎮(zhèn)安縣栗扎坪改編。二三○團所部撤退后,游擊縱隊移駐栗扎坪一帶,名為改編,實為休整。十多天后,敵駐隊代表逃跑,此次受編即告結束。
第二次是安康受編。3月下旬,隊伍剛從栗扎坪撤回龍王溝,安康專員兼保安司令魏席儒指令漢陰縣縣長張一之,派漢陰士紳陳繼侯(原沈璽亭團團副)、張伯成(何振亞少年時的老師,原沈至亭團連長)前來游說。何振亞與各隊長商議,決定再施“緩兵計”,利用合法身份到各縣開展策反工作,發(fā)展革命勢力。
陜南游擊縱隊接受改編后,同安康專署進行了尖銳、復雜的斗爭。魏席儒想盡一切辦法壓縮和消耗陜南游擊縱隊力量,對游擊縱隊限編二百人左右,強行派兩名副官駐隊監(jiān)視,軟禁何振亞之母做人質,以輪訓的名義將骨干成員調離企圖分化收買,更可惡的是捕殺李伯亭、文考亭、祝敏濟等革命志士。在這樣嚴峻的形勢下,陜南游擊縱隊靈活采取措施進行應對,在雙河口將編余人員組建游擊隊和地下工作人員,到各縣分散活動,互相策應;審查受訓歸來人員,清除叛變分子,并在各地設立秘密聯(lián)絡站,掌握敵人動向;公開揭露安康專署殺害李伯亭等革命志士的陰謀和罪行,迫使魏席儒承認“此為部下所為”;以缺乏彈藥為由拒行“剿匪”,屯兵東鎮(zhèn)進行政治教育和軍事訓練。其間,原警二旅四團六連,組織起義失敗的徐海山帶10余人入伍,并于李伯亭遇難之后繼任副大隊長。
一系列針鋒相對的斗爭,挫敗了敵企圖以招撫瓦解這支部隊的陰謀,從而保持了部隊的人民性和革命性,并在重重重壓下取得了進一步發(fā)展,為后來再次起義成立“陜南人民抗日第一軍”奠定了基礎。
(市委黨史研究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