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走過最驚險的一條路,在一個叫尖山坪村的小村莊。
突如其來的汛情讓陜西省鎮(zhèn)坪縣陷入緊急狀態(tài),8月29日一大早,他和同事驅(qū)車前往尖山坪五組查看災(zāi)情,前方道路被石頭和斷樹堵了起來,他們下車清理完路障后又往前開了一段路,奈何前路仍然不通,兩個人只好調(diào)轉(zhuǎn)方向,原路而返。
然而沒開多遠,剎車就被狠狠踩下。他看見大石、斷樹死死地橫亙在路面上,碎石接二連三滾落——那是他幾分鐘前站過的地方。
尖山坪村道路被洪水沖垮
這是王浩來尖山坪村的第五個月,他原是中國藥科大學科技處的教師,現(xiàn)是陜西安康市鎮(zhèn)坪縣華坪鎮(zhèn)尖山坪村掛職第一書記。
這位新書記胖胖的,嘴角總是帶著憨厚的笑意,村民都愿意和他聊天。他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走訪了全村和附近鄉(xiāng)鎮(zhèn),秦巴方言復(fù)雜難懂,但沒多久,王浩就能和村民無障礙溝通了。
基層工作比他想象得繁瑣,但王浩談起村情社情來頭頭是道。這里平原地帶少,但森林覆蓋率高,是難得的“中藥寶庫”,經(jīng)過走訪考察,王浩與當?shù)鼗鶎痈刹恳黄鹛岢隽?ldquo;華坪鎮(zhèn)中藥名鎮(zhèn)實施方案”。
“中藥材的種植加工、中藥文化康旅都是接下來工作的重點部分。”王浩介紹,“今年尖山坪村就新增了50畝的金絲皇菊種植,種植規(guī)模擴大了,采摘、分揀、包裝都需要人手,這能給村民帶來實實在在的收入。”
王浩告訴記者,今年尖山坪村增加了200畝的魔芋種植基地,“魔芋喜陰,適宜種在林下、玉米蔭下,我們這里的環(huán)境資源適宜種植魔芋,而且魔芋還有著巨大的海外市場!”
王浩走訪群眾(右二)
擴大種植規(guī)模是第一步,對于尖山坪得天獨厚的條件,王浩有更長遠的發(fā)揮規(guī)劃:“秦巴中藥文化值得深挖,在未來,我們打算打造中藥文化長廊,開發(fā)中藥康旅中心。比如,可以讓游客親自參與藥膳的采集和制作,在山間美景中享用健康的美味。”
每年6月就開始的汛情防控是山里人的必修課,今年的“829”洪災(zāi)是一場“大考”,這場“大考”沒有給這位新手書記太多準備時間。但在洪水來臨之前,山上的村民們就已經(jīng)被轉(zhuǎn)移到安全地帶。
勸離山上的村民是這項工作的難點。王浩勸離過一個82歲的奶奶,老奶奶住在山上的土坯房里,車只能開到半山腰,剩余一公里多的羊腸小道,村干部們只能拄著竹杖踩著濕滑的泥路,緩緩行進。
王浩上山勸離群眾轉(zhuǎn)移
王浩和其他村干部們徹夜奮戰(zhàn),分片分區(qū)查看地質(zhì)災(zāi)害點隱患點,在塌方滑坡處設(shè)置警示牌拉起一道道警戒線,緊急撤離山上群眾4戶7人,轉(zhuǎn)移了風險點群眾6戶22人,并同時監(jiān)測防汛重點對象14戶38人。
村民們基本安全了,可村委會的燈徹夜亮著,王浩的心也始終懸著,8月29日凌晨三點多,他剛剛回到宿舍躺下,手機突然鈴聲大作,電話那頭的同事大喊:“水位線漲了!趕緊疏散群眾!”他一骨碌爬起來,趿拉上鞋子就往外奔。
敲鑼、吹哨、高音喇叭、挨家挨戶敲門,王浩和同事們一戶不漏地叫醒睡夢中的村民,讓他們隨時準備撤離。
48小時不眠不休,換來的是1098個村民無一傷亡。
最危險的時刻過去了,牛頭堡的公路卻坍塌了一處,王浩和同事在附近搭起帳篷,輪班值守。大山深處的雨夜格外寒冷,濕氣直往骨頭里鉆,王浩坐在小馬扎上,遠遠看見黑暗的路上有一團移動的火光越來越亮,原來是村民大姐帶著女兒送來了火盆和熱茶水。
村民大姐帶女兒送來火盆和茶水
一位村民給王浩寫了一封感謝信,她工工整整地寫道:“家鄉(xiāng)是我們的,道路也是我們的,我想帶孩子看看,平靜幸福的生活背后有一大群人為我們分憂解難。希望她好好學習,將來像王書記一樣給社會作貢獻。”
7月10日,在王浩的聯(lián)系幫助下,中國藥科大學的28名學生來到了華坪鎮(zhèn)小學開設(shè)支教活動,半個月的活動中,60余名本地孩子參加了許多新課程:電影鑒賞、藥趣課堂……在“夢想公開課”上,靦腆的山里孩子也被鼓勵走上講臺,大聲說出自己的夢想:“我想做一個籃球運動員”“我長大要做保家衛(wèi)國的軍人”“我要像哥哥姐姐們一樣走出大山”……王浩想:“或許,這已經(jīng)在他們心中埋下了希望的種子。”
今年夏天,王浩為村里的7名準大學生忙活了一場升學禮。此前,村子里只要有學生開上大學,就免不了鞭炮齊響,賓朋齊聚,如今“升學宴”變“升學禮”,這為村民省去了不少人情消費。
升學禮上,王浩爭取到了中國藥科大學的資金支持,給7個孩子分別準備了1500至3000元助學金和一個行李箱。“錢會用完,但行李箱是一份念想。”王浩笑著說,“希望孩子們能常回家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