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朱彩萍
2006年8月16日,家住鎮(zhèn)坪縣鐘寶鎮(zhèn)的侯柱銘像往常一樣在建筑工地上忙碌,誰都沒有想到他會被拉水泥的小推車鉤住,瞬間摔倒在地上。這次摔倒他就再也沒有站起來了,脊椎斷裂神經壞死,下半身癱瘓,以后只能坐在輪椅上生活。
突如其來的災難幾乎摧毀了他全部生活,他曾以為自己或許將在拐杖和輪椅中度過余生。但妻子肖家紅成為他最堅強最信賴的后盾,她果斷處理一切事務,用言語和行動來安慰和激勵侯柱銘。更重要的是她依然保持樂觀,這讓侯柱銘很快從陰影中走出來。在肖家紅的細心照料下,他的身體慢慢好轉,肖家紅的不離不棄和孩子的安慰鼓勵,給予了他新的希望。他想著雖然失去雙腿,但還有一雙健全的雙手,他決心要用這雙手把這個家撐起來。
侯柱銘在遭遇不幸后,鎮(zhèn)、村給予了更多的關懷和幫助,2014年全家被精準扶貧識別為在冊低保貧困戶,減輕了家里的負擔。他在享受著國家政策的同時,在輪椅上開啟了脫貧之路。他重新拾起了之前略懂皮毛的木工活,無數(shù)個白天黑夜中,拿著木頭和工具刻苦鉆研,一次次地實驗改進。斧頭、鋸子、刨床等器具變成了他的搭檔,木匠成了他余生的職業(yè)。每天起早貪黑,一坐就是一整天,雙手長滿老繭,布滿血泡,正常人一天能做好的,他卻需要一周甚至半個月才能完成。
開始因為他的腿腳不方便總是操作不到位,無數(shù)次失敗,他沒有氣餒,還不斷地鞭策自己。肖家紅為他準備做椅子需要的木塊、木板,他就坐在輪椅上用簡單的工具,將木板、木塊裁鋸成椅子的零部件。再將這些零部件組裝在一起,再打磨光滑后上漆。由于行動不變,平常人3天都能做好的東西,他卻要花更長的時間,但這些并沒有迫使他放棄。由于他的木器做工精致,價格實惠,深受當?shù)匕傩盏南矏,供不應求,這為家里獲得了一份來之不易的收入。
回首創(chuàng)業(yè)的歷程,侯柱銘深深地感慨,創(chuàng)業(yè)難,殘疾人創(chuàng)業(yè)更難。但他從來沒有因為身體殘疾怨天尤人,而是自強自立,敢于面對現(xiàn)實,樂于面對生活,勇于面對挑戰(zhàn)。平時做工之余也做著本村其他殘疾人的服務工作,有需要幫扶的、有打聽相關優(yōu)惠政策的、有咨詢辦證相關事宜的……他都熱心幫助。要做好這些基礎的工作,并使自己成為一名合格的殘疾人服務工作者。有時候,做木工活累了就坐下來學習與殘疾人有關的政策和法規(guī)知識。在學習業(yè)務知識的同時,他還學習服務特殊群體的技巧。
談起往后發(fā)展,侯柱銘告訴筆者,他今年又定下了新的目標,那就是增加現(xiàn)代化工具,讓自己制作的木器更加多樣化,同時,吸納周邊的貧困戶來他這里務工,實現(xiàn)共同增收。“準備把規(guī)模擴大一點,加入現(xiàn)代化的工具,做出更多花樣來,同時盡量幫周圍貧困戶務工。”
在幫扶部門、鎮(zhèn)、村兩級的大力支持下,肖家紅認領了“我在鄉(xiāng)下有塊田”項目,在獲得公路養(yǎng)護公益崗、蔬菜種植服務崗等勞務收入的同時,又多了一筆產業(yè)收入,實現(xiàn)了在家門口脫貧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