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wǎng)訊(通訊員 屈玉梅) 近日,旬陽縣黨史工作人員在整理黨史資料時,發(fā)現(xiàn)了70年前1948年4月15日解放旬陽縣時的《鄂陜第四專署旬陽縣民主縣政府布告》,它是解放旬陽縣珍貴的歷史文獻,為我們了解旬陽縣歷史起著重要的印證作用。
《布告》宣布:“今后政府堅決為人民廢除一切苛捐雜稅及統(tǒng)治人民的保甲制度,鏟除壓榨人民的一切封建反動地主惡霸,實行耕者有其田,為達到人人翻身,有吃有穿的目的而奮斗到底!”除此,現(xiàn)規(guī)定以下幾項,望我軍民遵照執(zhí)行:
一、凡我革命軍人應堅決執(zhí)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無事不得入民房,公買公賣,幫助人民翻身。二、農工商人應各安其所,如逃外者,應速回家,加緊春耕,自由貿易,繁榮市場,但不得抬高市價。三、在蔣匪邦政府機關等服務人員,應立即向政府聲明,悔過自新,為人民辦事,政府決以寬大;如執(zhí)迷不悟,繼續(xù)與人民為敵者,人民絕不寬待。四、凡隱藏蔣匪人員、武器彈藥及其軍用品者,應自動向政府報告決予獎勵,否則一經(jīng)查出要受處罰。(縣長 漢勛 民國三十七年四月十五日)
在解放戰(zhàn)爭時期,旬陽縣屬豫鄂陜邊區(qū)的一部分。根據(jù)中原局的指示,中國人民解放軍四縱十二旅在發(fā)展了東部根據(jù)地之后,集中了34、35團和鄖白、上關兩個獨立團的部隊,在山陽、鎮(zhèn)安、商縣大隊配合下,于1948年4月2日,一舉解放了白河縣城。
部隊在稍事休整后,兵分兩路乘勝西進,開始了解放旬陽的戰(zhàn)斗。十二旅34團和鄖白獨立團擔任左翼,沿漢江兩岸直指旬陽城。35團和上關獨立營擔任右翼,經(jīng)鄖西一、二天門,迂回旬陽的雙河,翻越南羊山之后,插向旬陽城北的趙家灣、甘溪、白柳一帶。
左翼部隊于4月9日解放了旬陽東蜀河地區(qū),接著消滅了棕溪地區(qū)澄明鄉(xiāng)長任明智的帶子會反動武裝。4月12日晚,34團先鋒已抵達旬陽城周圍。盤踞在旬陽城的陜保八團和國民黨旬陽縣自衛(wèi)團及縣府人員,逃往城西30里之南、北黑山一帶。4月13日,旬陽縣城第一次獲得解放。與此同時,十二旅35團右翼部隊在解放了雙河之后,又解放了城北趙家灣、甘溪以下地區(qū)。這時,除呂河、神河、赤巖、小河地區(qū)未解放外,全縣其他六個地區(qū)已獲得解放。
1948年4月15日,宣布中共旬陽縣委、旬陽縣民主政府成立。解放軍第12旅組織科長姜含勛任縣長,華北干部宋靜卿任縣委書記兼縣農會主席,并很快配齊了區(qū)政府干部。并在縣城張貼《布告》。1948年4月20日《新華日報》第二版“天下大事”欄目報道:“豫陜鄂地方武裝解放陜南旬陽縣”,對旬陽縣解放情況進行了報道。
旬陽縣首任縣長姜含勛,時系解放軍第12旅組織科長,解放后曾任青海軍區(qū)政治部主任,青海省委組織部副部長、體委主任等職!恫几妗分兴^“漢勛”當時有兩重含義:一是指中國人民解放軍和廣大民兵在陜南人民群眾的支持下解放了漢江之濱的旬陽縣,建樹了不朽的功勛;二是“含勛”中“含”字的諧音為“漢”。當時將此二者巧妙混為一體的縣長署名,甚有考究。
△70年前《鄂陜第四專署旬陽縣民主縣政府布告》
△《新華日報》1948年4月20日對旬陽第一次解放情況進行了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