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李姝楊
居民共同參與“微更新”,建設庭院小花園;喚醒家門口“沉睡空間”,讓健康活動有去處;挖掘社區(qū)能人開設小課堂,讓居民精神生活更豐富……近年來,平利縣城關鎮(zhèn)東城社區(qū)聚焦“小而美”,自下而上形成議題,孕育了一批深受群眾歡迎的“自治”項目。
72歲的桃子坪小區(qū)居民王友源,是東城社區(qū)“幸福庭院”項目的傾力支持者。她說:“社區(qū)治理不再由居委會唱獨角戲,而是讓咱自個兒做主角,每天抬眼就是我們自己精心設計、打造的花園庭院,幸福味兒太濃了。”
2023年年底,直面街巷白色泡沫箱占道種菜、居民私自搭建及亂堆物等問題,以及蓮花巷的一塊約1000平方米的臟亂差空地,通過民主協(xié)商議事會,共同確定空地改造方案及家庭庭院美化方案。居民代表沉浸式地參與設計稿的討論、施工建設以及進一步美化的全過程,對家園的建設“動腦”又“動手”,最終,一個小而精致的社區(qū)停車場以及多個居民庭院花園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誕生了。從一開始的臟亂差空地和庭院,到后來的小而美花園,通過這些共商共治的微小細節(jié),潛移默化地讓居民們更加熱愛共同的家園。
東城社區(qū)老年人占比較高,離退休干部較多,活動場所有限。為此,喚醒“沉睡空間”項目應運而生,項目誕生之初,通過便民服務群、微信小程序、活動意見簿等多渠道進行項目意見征集,把握居民實際需求,最終在縣住建局、民政局等多個共建單位的支持與資源共享下,創(chuàng)造了一個個讓居民可以在“家門口”活動的場所,如蓮花巷老年活動室、東五路健康小屋、乒乓球室、圖書室、瑜伽室等空間。通過不定期舉辦“健康義診”“乒乓球比賽”“讀書分享會”等主題活動,搭建了一個倡導健康、增進友誼的平臺。
縣中醫(yī)院公衛(wèi)科主任丁曉玲是社區(qū)的?,6月中旬蓮花巷老年活動室一開放,她就組織工作人員將彩超機、心電圖檢查儀器、檢查床等搬了進去,開啟了為期三天的慢性病患者及65歲以上老年人免費體檢,除了8項檢查外,還提供針灸等中醫(yī)特色診療項目,深受居民歡迎和普遍好評。
轄區(qū)人員來自不同地域,年齡、文化層次、生活習性不同,東城社區(qū)黨支部深入調研群眾需求,最終形成了學習小課堂項目。從小小的手工、書畫課堂到英語角、聲樂班,社區(qū)以百姓身邊的課堂為支點,不斷挖掘協(xié)會、學校、民間藝人等社區(qū)達人,拓寬學習的服務面,利用社區(qū)能人帶來的優(yōu)質服務和資源,提升居民的價值感和歸屬感,通過一堂堂精彩的課堂,共同努力建設“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溫度社區(qū)。
現年五年級的學生英宏濤和奶奶住在鑫華御庭樓,緊挨著社區(qū)黨群服務中心,每周日上午他都會早早來到社區(qū),靜靜在圖書室看書,等待著英語角的課程,從一開始的不敢張口,到現在的勇敢表達,在城關五小和平利縣中學志愿者老師的耐心引導下,他變得自信了很多。
扎根于社區(qū),服務家門口,像這樣“小而美”的項目,在東城社區(qū)次第開花、成效顯著。今后,社區(qū)將進一步深度挖掘家門口的“小而美”,提升社區(qū)自治共治水平,協(xié)力打造幸福東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