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網(wǎng)訊 (通訊員 楊富琨)爆竹聲噼里啪啦地響著,新年即將來到。老黃拿著兩個編織袋,踏著凍得硬邦邦的山間土路,大步走向華新村六組。快過年了,老黃打算到山上的老家取些家什,拿到山下的新家去用。
老黃叫黃富貴,今年48歲。以前住在嵐皋縣佐龍鎮(zhèn)華新村六組,是一名樸實本分的農(nóng)家漢子。到了知天命的年齡,生活卻還是不盡如意。三間土坯房,幾乎破敗不堪。妻子常年患病,每次治療都要花費一千多元。兩個孩子正值年少,還無力分擔家庭重擔。作為家里的“頂梁柱”,老黃在一畝三分地里沒日沒夜地勞作著。想搬家,想走出大山,想過上好日子,是他這幾年最迫切的愿望和最大的夢想。
陜南避災扶貧移民搬遷政策實施后,原曉道辦事處結合山區(qū)貧困農(nóng)戶實際,創(chuàng)新實施“交鑰匙”工程,由政府統(tǒng)一籌資建房,無償將鑰匙交給特困群眾入住。針對華新村山大溝深,缺智、缺錢、缺勞等危居人群較多現(xiàn)狀。該辦采取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相結合,將扶貧、民政、住建等部門項目進行整合,統(tǒng)一修建30至60平方米的住房,解決特困戶無力搬遷無錢建房問題。
“不用自己出一分錢,就可以搬遷住進新房。”聽到這個消息,老黃一點兒也不相信。這位樸實的農(nóng)民始終認為: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然而,“交鑰匙”工程實施后,老黃不得不相信,他的身邊的確有免費的午餐。隨后,老黃申請了“交鑰匙”工程住房,到鎮(zhèn)上跑了二次,一次去照相填表,一次辦手續(xù)。后面幾個月,一有空閑時間,他就到華新村三組的安置點瞅瞅建設進度。
2013年7月,華新村三組的“交鑰匙”工程安置點建設完工,41戶特困群眾領到鑰匙相繼入住。老黃也不例外,將4公里遠的老房子掛了一把大鎖,10月11日搬入新家。看著一排排白墻黛瓦的新房、干凈整潔的院落、寬敞平整的水泥路,老黃心里百感交集。他說:“我就是跑了兩次路,花了點照相錢和車費,就免費住上這么好的房子。你看,墻面白白的,地面硬化了,還搞了吊頂,廚房還有調(diào)理臺,連灶具都給我們準備好了,搬進來就能住,簡直想都不敢想。”
據(jù)村支書單江成介紹:“華新村‘交鑰匙’安置點共有41套新房,主要住的是特困戶而且沒有能力搬遷的弱勢群眾。其中18套40平方米的小戶型房,提供給單身群眾居住;23套60平方米大戶型房,提供給4人左右的家庭居住。住戶們都非常喜歡,從沒想過能從山上搬下來,還能免費住上這么好的房子。以后再也不用再走山路了,看病、上學、買東西啥都方便,這政策確實好的很。”
從山上搬到山下,住的問題解決了,吃的問題怎么辦?老黃用他自身情況告訴了我們答案。搬到“交鑰匙”工程安置點后,老黃流轉了附近農(nóng)戶的幾畝地,養(yǎng)了2頭豬,種起了蔬菜。然后他在以前住的地方,養(yǎng)了9只山羊,種了3畝玄參,還種了一些農(nóng)作物。他說:“今年是搬下來的頭一年,養(yǎng)羊和種藥材只是起步,到明年了還要再多搞一些,F(xiàn)在生活好多了,收入比以前還要多一些。”
看來,農(nóng)民下山產(chǎn)業(yè)上山,是老黃收入增多的主要原因。據(jù)佐龍鎮(zhèn)黨委書記徐遠航介紹:“為讓搬遷戶生活有保障,鎮(zhèn)上利用林地資源優(yōu)勢,開始發(fā)展山林經(jīng)濟,引導搬遷戶通過土地流轉的方式,栽種投資少、見效快、受益高的玄參,并對特困戶種藥材每畝補助50元,安排技術員到地頭進行技術指導。僅2013年,原來的曉道區(qū)域內(nèi)種植中藥材6500畝,種植戶人均增收2000元。”
現(xiàn)在,住上了新房的老黃,每天除了把老家的山羊喂好、玄參種好,晚上回家總要看看剛免費接上的“戶戶通”。他說:“老婆看病的費用我也不怕了,現(xiàn)在鎮(zhèn)上住院看病只繳100元,其余的全報銷了。”好政策帶來好生活,老黃是真的過上了舒心日子。
兩年來,該縣先后在佐龍鎮(zhèn)和滔河鎮(zhèn)實施特困戶“交鑰匙”工程。通過示范帶動,全縣共有605戶像老黃一樣的特困戶住上了安全舒適的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