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馮友松
“為深化勞動實踐和勞動課程教學的融合,拓展孩子們對農耕的認知和理解,通過勞動實踐指導孩子們通過拍照、日記、繪畫、問題探究等記錄植物生長變化的特點和規(guī)律,分享種植的喜悅,培養(yǎng)孩子們學農知、知農時、懂農事的愛農崇農情感,這才是勞動教育意義所在。”恒大小學校長趙麗說道。
近年來,漢陰縣廣泛挖掘地域資源,探索“聚焦四大課堂、實施四個融合、設立一項基金”的“441”模式推進中小學勞動教育,構建了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yǎng)的勞動教育體系,在2021年全市立德樹人、勞動和研學實踐教育工作推進會上,作為唯一縣區(qū)登上了經驗交流發(fā)言席。
聚焦四大課堂——打造勞動教育組合拳
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 “我們根據新時代勞動教育的相關要求,建立了教育部門強力推動、學校清單化落實、全學科融合、全社會協(xié)作的勞動教育工作機制,整合校內外資源、拓展勞動實踐基地、完善勞動課程設置、建立綜合評價制度,推進中小學勞動教育走深走實。”縣教體科技局副局長張玲說道。
“固定課堂”是勞動教育必修課。五一前筆者走進鳳臺小學四年級二班教師,班主任陳曉莎正在聲情并茂給同學們上“向勞動者致敬”主題班隊會,陳老師通過圖并茂地詮釋釋勞動節(jié)的來歷后,激發(fā)學生們上臺介紹身邊勞動者的事跡、分享自己參與勞動實踐體會。老師我來分享爸爸媽媽勞動事跡、老師我來講我們小區(qū)環(huán)衛(wèi)工人的一天、老師我來講勞模事跡……
筆者與陳曉莎交談時,她講述到“落實勞動教育進課表、進課堂很有必要,現(xiàn)在城里很多孩子很少參與勞動,也不珍惜勞動成果,所以五一來臨之際際,我設計了“向勞動者致敬”班會,從致敬抗疫勞動者、感恩最美校園勞動者、我是小小勞動者四個板塊內容,引導學生感受勞動者的光榮偉大,培養(yǎng)學生熱愛勞動和珍惜勞動成果的優(yōu)良品質。”
“固定課堂”進課表是推動勞動教育途徑之一。該縣根據學生成長規(guī)律和認知能力,分層分段將勞動教育納入必修課程,把地方民俗、非物質文化遺產、紅色文化、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有機整合開設勞動教育特色課,做到有教材、有課時、有評價,讓學生在學習中掌握基本勞動知識技能,用價值引領激發(fā)“愛勞動”的熱情。
拓展“校園課堂”豐富勞動教育內容。“我們聚焦課堂教學,緊扣校園內勞動教育資源,多方位多層次發(fā)揮勞動的立德樹人功能,打造‘融合、行知、潤澤、共長’勞動教育新生態(tài),促進育人質量提升。”實驗小學校長李介紹道。
校內日常勞動是實驗小學主要做法之一,利用校內活動場地、花壇、圖書閱覽室、衛(wèi)生責任區(qū)、勞技科技室等校內資源,將勞動教育和常規(guī)活動整合,分年級分班級成立勞技興趣小組,開展種植瓜果蔬菜、手工制作、創(chuàng)造發(fā)明、花卉種植等實踐活動,舉辦勞動教育主題班團隊會、勞模報告會、手工勞技展演,以此調動“想勞動”的愿望。
劉清陽是實驗小學學六(四)班學生,在父母的悉心熏陶和老師的言傳身教,幼小的心靈中種下一粒粒健康向上的種子,成為家里的“小大人”。“老師經常給我們講在家里除了抓好學習之外要力所能及地的幫父母干家務,于是我在每天的學習計劃里都會列上幫父母做些家務,幫爸媽洗菜做飯、打掃衛(wèi)生,給爸媽拿拖鞋、泡茶,飯后幫媽媽洗碗、倒生活垃圾、捶背、端洗腳水,到周末就幫爸媽洗衣服、曬被子、買菜。”劉清微笑地告訴訴筆者。
劉清陽在家庭所做的這些,只是漢陰縣“家庭課堂”勞動教育的一個縮影。各學校根據寄宿生和非寄宿生實際,抓住學生離;丶乙率匙⌒械热粘I钣欣麜r機,鼓勵學生參與、自己動手,掌握洗衣做飯、打掃衛(wèi)生、整理家內務物等家務勞動技能,學校將學生參加家務勞動和掌握生活技能情況記入學生綜合素質檔案。通過家長的言傳身教、潛移默化,用成就激發(fā)“肯勞動”的動力。
推廣“田間課堂”,將勞動教育實踐路徑延伸到鄉(xiāng)村田間。城關鎮(zhèn)三元村茶園是漢陰中學校外勞動教育實踐基地,4月8日清晨,茶園基地迎來了一群特殊的“采茶人”,正是漢陰中學師生代表們挎著采茶裝備,穿梭在茶園間,指尖輕捻、摘取嫩芽,頓時打破了茶園清晨的寧靜。
在采茶、沏茶實踐現(xiàn)場,同學們毫不掩飾心中的喜悅,三個一組、五個一群,精心挑選,“茶海”間到處可見學生忙碌的采茶身影。在一片片綠意之間,隨行地理老師們精彩的農業(yè)知識講解,同學們了解了認茶、采茶、炒茶等茶藝知識,收獲了傳統(tǒng)農業(yè)知識,領略了茶文化的禮儀美德,感受到了勞動意義和價值。
“這次實踐活動很有意義,摘茶實踐親身體驗,喚起了來茶園所有同學們心底對勞模的深深敬意,勞動和進取的種子也在同學們心底生根、發(fā)芽,增強了我們刻苦學習動力,也為家鄉(xiāng)鄉(xiāng)村的發(fā)展而驕傲。”這是張鑫同學在采茶實踐結束后與老師分享心得體會時講到。
把勞動教育納入培養(yǎng)全過程,全面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漢陰中學副校長錢德坤告訴筆者:“我們構建了以家庭勞動、學校勞動、社會勞動三位一體的綜合勞動教育課程,校內蔬菜種植體驗園以‘主題式、課程式、項目式’勞動教育形式,達到以勞樹德、以勞健體、以勞啟智、以勞益美、以勞創(chuàng)新、以勞潤心的教育目標。”
為推動“田間課堂”走深做實,各校將勞動教育路徑進一步延伸,與當地農業(yè)大戶和農業(yè)合作社積極“聯(lián)姻”,打造“農業(yè)+”“工業(yè)+”“科技+”“民俗+”“紅色+”“旅游+”“文明實踐+”等校外勞動教育課程,定期組織學生到農業(yè)生產基地、種養(yǎng)殖田間地塊參加助農勞動、公益勞動,讓學生動手實踐、出力流汗,磨煉意志,培養(yǎng)學生正確勞動價值觀和良好勞動品質。
實施四個融合——夯實勞動教育基石
隨著現(xiàn)代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學生學業(yè)壓力的增大,部分家長和學生對勞動教育的認識存在著偏差,導致勞動教育在家庭被軟化、在社會被淡化的現(xiàn)象比較普遍,這些現(xiàn)狀凸顯了新時代在中小學開展勞動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加強新時代勞動教育,在勞動實踐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學校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深化學校教育教學改革實踐的現(xiàn)實需要。
“做好勞動教育對當今的教育而言有著特殊時代意義,新時代的社會主義接班人不但要有健康的體魄、樂觀的精神、豐富的知識,更要有‘勞動的雙手’。”縣教體科技局副局長喻達斌說。
城關一小為發(fā)揮全國文明校園示范引領,在縣教研室的精心指導下,挖掘各學科內涵的勞動教育元素,探索勞動教育與“學科作業(yè)”融合,將勞動教育作業(yè)分解到“三段、三層、三類”實踐中,讓學生在學中做、在做中悟、在悟中創(chuàng),尊重勞動、熱愛勞動,體驗勞動帶來的成功與快樂。
在學科專業(yè)中有機滲透勞動教育。校長趙軍談到“學校將思政課、語文、歷史、藝術、體育與健康等全學科納入勞動教育,通過全學科闡釋勤勞、節(jié)儉、艱苦奮斗等內涵,對學生進行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合法勞動等方面教育,從而達到以勞育德育人。”
探究發(fā)揮傳統(tǒng)勞動、傳統(tǒng)工藝項目育人功能,融合地方傳統(tǒng)勞動文化特色、非物質文化遺產、紅色文化的傳承等,開設特色勞動教育課程,從而達到勞動教育與地方文化融合,也是以勞增智的育人方式之一。
筆者走進澗池鎮(zhèn)中心小學、蒲溪鎮(zhèn)中心小學、觀音河鎮(zhèn)中心小學等學校了解,它們充分發(fā)揮鄉(xiāng)村學校少年宮資源優(yōu)勢,特色勞動教育社團形式多樣,將傳承“皮影戲”演唱、蒲扇制作、拓印、陶藝品制作、雕塑、剪紙等地域文化融入到勞動教育之中,讓學生參與了解并模仿制作過程中激發(fā)了學生參與勞動激情。
春耕農忙的5月,筆者來到恒大小學勞動教育實踐基地,映入眼簾是各種蔬菜種植園,同學們正按照網格化管理要求,挖坑、澆水、培土……整個現(xiàn)場印證了春耕播種正當時的景象。
勞動教育與農耕文化融合,以勞強體。校長趙麗熟心得向筆者介紹“我們將 1960 平方米的植物科技園分為蔬菜種植區(qū)、花卉觀賞區(qū)和藥材種植區(qū),把蔬菜種植區(qū)科學分配給22個班級,由班主任、任課老師共同指導,學生負責種植、養(yǎng)護、管理、科學研究等,通過勞動實踐體驗,不僅能學習種植管理、記錄生長過程等方面知識,還能將勞動成果化成美食,從而激發(fā)學生勤懇實干的動力。”
著眼于讓學生“動起來”,讓學生走進校園外種養(yǎng)殖基地、田間地頭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完成相應的勞動任務,促進學生身心鍛煉、意志磨煉,勞動和強體相得益彰。
平梁鎮(zhèn)中心小學作為市級未成年人思想建設工作先進單位,秉承“賞識每個孩子、成就每個孩子”辦學理念,建成“禮尚倉廩”創(chuàng)客空間基地,創(chuàng)設了承趣別院、農耕文化室、海模課程室3個空間,整個室內有農耕家具、茶藝、烘焙、海模等實體展示。圍繞“應時、取宜、守則、和諧”農耕文化為核心,讓學生對農民耕作場景、農戶生活環(huán)境縮影、二十四節(jié)氣等農耕、糧食加工、生活用具的認識,成為勞動教育的一大特色。
走進勞動實踐基地,四年級的學生正在菜園一邊拿著筆記本記錄蔬菜長勢變化,一邊聽農民叔叔講種植技術,一塊由學生親自栽種的秧苗隨風搖擺,黃瓜、豇豆、小白菜、花生長勢喜人,就像一個小型精致的農業(yè)園。
正在給學生講種植技術的陳前軍告訴筆者:“現(xiàn)在很多學生特別是城里的學生基本不知道農業(yè)生產,有的連麥苗和韭菜都分不清。讓學生參與勞動了解一些基本農業(yè)知識和常見的家用農具和蔬菜很實用,不但強身健體,還能保護眼睛。”
勞動教育與科技創(chuàng)新融合,讓學生在勞動過程中動腦動手,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例如,鳳臺小學開設的STEAM課程,還創(chuàng)設了“智造空間”“生命空間”“創(chuàng)新中心”三大主題空間,滿足了學生在STEAM學習中對各類探究的需求,還開設了樂高積木搭建、手工DIY、電腦繪畫、無人機、初高級機器人、3D打印課程等勞動教育課程,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科技創(chuàng)新精神。
設立一項基金——為勞動教育賦能添力
“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長大后能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chuàng)造性勞動。”實驗小學校長李雪談到。
推動勞動教育落地生根機制是基礎。該縣根據國家《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和《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精神,充分調研征求意見,制定了《漢陰縣新時代中小學勞動教育實施方案》和《漢陰縣中小學勞動教育質量評價考核細則》等指導性文件,健全勞動素養(yǎng)評價體系和督導考核機制,將勞動教育實績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和教育督導評估范疇,做到了頂層有設計、實踐有基地、效果有考評、學生有收益的目的。
必要的經費更是關鍵,為充分利用縣內現(xiàn)有勞動研學教育資源,激勵農業(yè)園區(qū)和企業(yè)運營支持勞動教育,借助鄉(xiāng)村振興幫扶企業(yè)力量,還制定了《漢陰縣中小學勞動教育實踐基地項目建設策劃書》《“陜煤集團漢陰中小學研學實踐勞動教育基金”獎勵實施辦法(試行)的通知》等創(chuàng)新舉措,設立了“漢陰縣勞動教育基金”,2021年首批由陜煤集團扶持資金200萬,縣財政還配套一定資金,為勞動教育賦能添力。
據介紹,勞動教育基金主要用于建設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內授課教室、校外勞動教育基地、教育器材、耗材添置、公共安全設施完善、課程開發(fā)、師資培訓等,為開展勞動教育夯實了基礎保障。
偉大的時代呼喚偉大的勞動精神,播撒勞動精神這粒種子,弘揚勞動精神,必然助力中小學生收獲幸福人生。正因為有了務實管用機制和經費保障,全縣中小學校勞動教育遍地開花結果,目前,有56所中小學校和26所幼兒園通過租賃、合作、托管校園周邊資源方法,建成種植、農耕、養(yǎng)殖勞動實踐基地20個,8所學校獲評市級首批勞動教育示范學校,漢陰七葉蓮農業(yè)基地和雙河口古鎮(zhèn)研學基地被命名為市級研學實踐教育基地。一個個勞動教育基地建成使用、一幅幅勞動教育實踐生動場面,實現(xiàn)以美育怡情、以勞動養(yǎng)性,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教育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