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年屆八旬的老人,時常暗自慶幸,我們這一代人幸運地趕上了國家最深刻、最廣泛的大變革時代。這翻天覆地的變化,正是我們親眼所見,親身經歷,因而使我們備受鼓舞、倍感振奮、倍加自豪,更激發(fā)我們對祖國、對黨、對自己生活的無比熱愛。
談到我這一生所經歷的變化,真是太多了,可謂以“藍天為紙,大海為墨”也難以盡書;叵胛耶數谝淮纬俗骺蹈咚俟返钠嚾ノ靼查_會時,汽車出了高客站,便風馳電掣地在高速公路上飛奔。我坐在車上,回想當年去西安上學時,基本上就是沿著這高速路的人行小道步行到西安。憶往昔,看今朝,我在車上望著車窗外的巨大變化,心潮澎湃,浮想聯(lián)翩。1951年7月,我被白河縣委選拔推薦到西安去上學,當時雖有漢白公路通往安康,然而有路無車。我們一行3人,只能步行到安康。我背著20多公斤的行李,穿著草鞋沿漢江而上,走了6天才到達安康。那時的小路“走一灣又一灣,望一眼走半天”。天天走得人頭暈眼花,到安康休息了一天后,全地區(qū)招考的學生共50余人,分成8個小組,又從安康向西安進發(fā)。當時從行暑文教、民政科共抽調了5名干部為我們學生帶隊,其中兩人每天打前站,在前面安排我們沿途的食宿,3人隨帶領的學生隊伍同行。我們從安康老城出水西門渡過漢江,翻山越嶺到達旬陽境內,溯旬河、乾佑河而上,經鎮(zhèn)安、柞水,翻越秦嶺,出豐裕口整整歷經了15天才到達西安,其中在鎮(zhèn)安“歇腳”了一天。這次去西安上學是我第一次離家出遠門。從白河到西安整整在路上走了20天,行程1000余里。沿途跋山涉水,沐雨櫛風,在烈日炎炎的“三伏”天,背上幾十斤行李,汗流浹背;腳上的草鞋兩天就得換一雙,雙腳磨起了一茬又一茬的血泡,沿途的艱辛可見一斑。
從省干校畢業(yè)后,我被分配到嵐皋縣工作。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從嵐皋到安康180里,全憑步行,要翻越數座大山,走得快至少得兩天。從安康到西安雖有了汽車,卻要繞道漢中、寶雞一般需4天,寶雞到西安改乘火車又需一天。那時從嵐皋到西安路途至少需7天,去西安開一兩天會,來回都得20來天,當時人們坐的都是卡車,人擠在車中一天10個來小時,苦不堪言。
現(xiàn)在乘坐寬敞漂亮的大客車,舒適地在高速公路上飛馳,從安康到西安僅需兩三個小時,和當年步行或乘卡車相比,真是天壤之別。從安康到西安的交通條件有了天翻地覆的改善。綜觀安康交通,不僅鐵路、公路從四門八方通往境外,境內的鐵路和公路的國道、省道、縣際干線,通鄉(xiāng)、通村、通組、通戶路已密如蛛網,覆蓋全境。憶往昔,安康山重水復,道路無處不是山阻水隔,那時行路難“難于上青天”?唇癯F路、公路縱橫交織。過去要走幾十天的路程,現(xiàn)在轉瞬就到了,交通事業(yè)的大發(fā)展,徹底打破了安康世世代代交通不便的瓶頸,不僅大大方便了人民往來,也促進了安康各項建設的發(fā)展。交通面貌的大改觀,是安康各項事業(yè)快速發(fā)展的縮影。
撫今追昔,怎能不令人感慨萬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