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泉縣雙樟生態(tài)清潔小流域建設。
5月24日,北京市南水北調東干渠工程順利貫通,首都已做好準備迎接今年汛期后中線工程的正式調水。那么,作為水源地的陜南三市現在情況如何?漢江、丹江的水質是否達到調水標準?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預計將于今年汛期后調水,屆時每年將向北方送水95億立方米,其中北京受水10億多立方米。60年的夢想,10年的奮戰(zhàn),不久將化為清流北上、潤澤京津。
為保證中線工程北上水質,今年4月,省政府下發(fā)《陜西省漢江丹江流域水質保護行動方案(2014-2017年)》明確目標任務:2014年10月調水前,漢江干流出省斷面水質保持Ⅱ類,丹江干流出省斷面保持Ⅲ類。2017年底,漢江出省斷面水質保持Ⅱ類,丹江出省斷面水質達到Ⅱ類。
漢江出省水質常年保持Ⅱ類標準
中線工程水源來自跨越鄂豫兩省的丹江口水庫,水源的70%以上來自陜南。整個丹江口庫區(qū)流域面積9萬多平方公里,陜南就有6.3萬平方公里;丹江口的徑流量是380億立方米,陜南就占到289億立方米。
漢江在歷史上占據重要地位,與長江、淮河、黃河并稱“江淮河漢”。漢江發(fā)源于漢中市寧強縣,流經漢中、安康17縣,最終從安康白河縣出省境入湖北。丹江發(fā)源于商洛商州區(qū),從商南縣流入河南省。兩江最終在丹江口水庫相遇交匯,成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主要水源。
今年汛期后,漢江、丹江的一江清水將從丹江口水庫改變流向,一路滾滾北上,浸潤河南、河北、天津、北京4個省市,為沿線20多個大中城市提供生產生活用水。
“污水在我們這里變成清水,這工作既光榮又艱辛,我們會認真把好這道關。”在白河縣城污水處理廠監(jiān)控室里,年輕的女廠長華娟仔細端詳著污水處理流程信息。
白河縣,位于秦頭楚尾的美麗山城,地理位置極為重要,每年107億立方米的漢江水正是從這里出陜入鄂,匯入丹江口水庫。所以,白河縣境內漢江的水質如何,直接檢驗著全省的漢江保護工作是否到位。一組近期來自白河水質監(jiān)測站的監(jiān)測數據表明:漢江水質保持在國家Ⅱ類水質,符合南水北調標準。
白河縣城臨山而建,有“小漢口”之稱,污水排放曾讓漢江吃盡了苦頭。2013年建成了縣城污水處理廠,讓污水直排成為過去。有了污水處理工程,重點對白河縣城、城關鎮(zhèn)、中廠鎮(zhèn)等范圍的生產生活污水通過污水管網匯集一處進行集中處理,實現了出水水質達到一級排放標準的目標。
根據統(tǒng)計信息,白河縣城污水處理廠2013年全年出水COD達標率為100%,氨氮達標率為99%、總磷達標率為100%、懸浮物達標率為100%。全年產生污泥量為505噸,污泥含水率為80%,外運填埋505噸。全年處理污水總量104萬噸,污水處理率是87.5%。污水處理各項指標完全符合出水水質一級排放標準。
2013年白河縣建成了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場,占地140余畝,設計總庫容60萬立方米,生活垃圾日處理能力每天90噸,滲濾液日處理能力每天50立方米,完全符合縣城及周邊鎮(zhèn)村生活垃圾消化能力。過去散放堆砌在江岸的生活垃圾不見了,江水如鏡清澈東流,只有垃圾運輸車忙碌著來往于大街小巷與垃圾場之間。
10余年來,白河縣治理小流域45條,興修水平梯田8.5萬畝,造林15.5萬畝,1450平方公里國土面積,治理水土流失面積850平方公里,減蝕率達到78﹪,林草面積達到宜林宜草面積的92%,年輸入漢江的泥沙從230萬噸減少到不足100萬噸。這一個個數字蘊含著白河人濃濃的治水情誼,也是陜南各市積極護水的縮影。
丹江水質由Ⅲ類向Ⅱ類提升
日前,省政府下發(fā)的《陜西省漢江丹江流域水質保護行動方案(2014-2017年)》明確目標任務:2014年10月調水前,漢江干流出省斷面水質保持Ⅱ類,丹江干流出省斷面保持Ⅲ類。2017年底,漢江出省斷面水質保持Ⅱ類,丹江出省斷面水質達到Ⅱ類。
商洛市環(huán)保局總工程師呂國強對汛期后的調水充滿期待:“今年就要正式通水了,我們已經做好準備。我相信,通過全市各部門不懈努力,一定能夠確保丹江水質。”商洛市從去年開始的丹江等流域污染防治工作三年行動,就是對保證一江清水供京津最具體的落實,全市去年完成投資5.1億元,開工項目45個,今年計劃完成投資15.8億元,開工項目102個。
為了解決近年來日益嚴重的農村污染,丹鳳縣資峪鎮(zhèn)麻地灣村創(chuàng)新建立了強化式人工濕地,收到了良好效果。村民張治富說:“村門口這條河是流到丹江里頭的,以前家里的污水都是倒渠里、潑地上、讓它隨便流。臭氣熏天不說,到夏天蒼蠅還多得很,F在把管道都接到每家每戶的灶房、洗澡間,村里干凈多了,污水也不順著渠往河里流了。”
商洛市已經確立近期和遠景目標,給出了丹江治理的時間表。到2014年6月底,市區(qū)各溝域水體達到國家地表水Ⅲ類標準。全市各大河流及支流、城市周邊河流、城鎮(zhèn)農村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到2015年底,城鎮(zhèn)污水管網基本貫通,城鎮(zhèn)污水應收盡收,生態(tài)基流保持正常水平。丹江、金錢河、乾佑河、旬河出境斷面水質達到國家地表水Ⅱ類標準。
水利專家解釋,雖然目前丹江出省斷面水質是Ⅲ類,但其和漢江相比徑流量較。h江273億立方米,丹江16億立方米),所以綜合來看陜南供應的水源達到了Ⅱ類標準,符合調水要求。
水源地的現實困境
從整體來看,陜南三市近年來保護治理漢、丹江卓有成效,水質也一直保持在良好水平。然而,隨著陜南區(qū)域經濟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和城鎮(zhèn)化進程不斷加快,漢、丹江流域水質保護工作面臨著流域污染負荷逐年增大、城鎮(zhèn)生活污染處理率低、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嚴重、工業(yè)污染行業(yè)特點明顯、治污和保護資金短缺等嚴峻形勢。
陜南三市作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水源地,一方面工業(yè)發(fā)展受限,另一方面環(huán)保投入巨大,而陜南又是集中連片的貧困地區(qū),市縣財政捉襟見肘,單靠陜南三市的力量要保護好一江清水困難重重。
以商洛為例。商洛市三年行動計劃投入資金14.4億元,其中爭取中省投資5億元,其余就全部要靠地方和企業(yè)自籌,對于商洛這樣一個集中連片的貧困地區(qū)來說,資金壓力十分巨大。
近期,國家對水源地保護提出了更高要求:河流河道垂直距離1千米之內禁止耕種。而陜南的多數耕地都在河道附近,一旦開始執(zhí)行這一規(guī)定,失去土地的農民該如何補償?
“大家往往關注污水處理廠等點源污染治理,其實我們調查發(fā)現,農村垃圾、農藥殘留等面源污染問題更為嚴重,50%以上的污染都屬于面源污染。”省水土保持局局長張秦嶺告訴記者。石泉縣楊柳水保生態(tài)清潔示范園是省水保局小流域治理的試點之一,通過對區(qū)域內農戶污水集中收集,進行過濾、厭氧發(fā)酵、生物降解等方式實現農村廢水污水處理,處理過后水質清澈,農民可以養(yǎng)魚、種藕,完全達到排放標準。據了解,該區(qū)域內3.27平方公里,水保工程費用、污水處理工程費用等共投資500多萬元。專家表示,從生態(tài)治理方面看,應該將這一做法大面積推廣應用,但所需費用太大,十分困難。
專家呼吁建立國家級綠色產業(yè)示范區(qū)
長久以來,陜南一直在尋求生態(tài)保護和經濟發(fā)展共贏之路。“水源區(qū)的經濟發(fā)展、農民增收是水源區(qū)生態(tài)保護的前提,沒有當地群眾的增收致富,保護水源就是一句空話。”這是省水土保持局局長張秦嶺一直秉持的觀點,因此他建議中省要采取各種措施促進水源地經濟發(fā)展和農民致富。
省社科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張寶通認為,每年下撥的生態(tài)補償款不能解決保護和發(fā)展的根本問題,最重要的是把陜南的生態(tài)保護上升到國家層次,集全國之力謀求陜南發(fā)展。因此他呼吁要在陜南建立國家級綠色產業(yè)示范區(qū)。“這不僅是陜南發(fā)展的現實需要,更是保護一江清水的迫切要求。”
要保證中線水源水質清潔干凈,上游水源地就只能發(fā)展綠色產業(yè)。綠色產業(yè)是新興產業(yè),科技含量高,人才要求嚴,資金投入大。秦巴山區(qū)是國家新確定的特殊困難地區(qū),科技、人才和資金實力薄弱,僅靠陜南自己很難發(fā)展綠色產業(yè)。“如果陜南的產業(yè)不‘綠色’,一江清水也就很難實現。”張寶通認為在陜南建立綠色產業(yè)基地勢在必行。“我們也可以聯合湖北、河南,一起打造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國家級綠色產業(yè)示范區(qū)。”
如果升格為國家級綠色產業(yè)示范區(qū),上升到國家戰(zhàn)略層面,陜南的發(fā)展就能得到更多的國家支持,并能吸引海內外致力于綠色產業(yè)的人才、技術、資金、項目向秦巴山區(qū)聚集,再加上部省共建、京陜共建等措施,秦巴山區(qū)就能大規(guī)模、高起點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