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房改造圓困難群眾安居夢
——我市推進農村危房改造工作綜述
安康新聞網訊(記者 吳單 實習記者 黃慧慧)“往后再也不怕下大雨,刮大風了,這一排新房子解決了我們生活上的大問題,沒想到這么大年紀了還能住新房。”今年9月,平利縣長安鎮(zhèn)金沙河村,原已破舊不堪的村學校舊址被改造一新,村里7位農村低保戶住進新房后,由衷感謝國家的好政策。
今年的“危改”,不僅大力推進實施危改工程,還將農村環(huán)境整治、整村推進結合起來,使貧困戶住得安心,生活暖心。在這7位農村低保戶的新居門口,工人們冒著凜冽的寒風正在施工。占地兩畝多的學校操場,即將被改造成灰磚圍繞的“小菜園”。待月底施工結束后,這里將成為一個生活功能齊全的小院落,危房改造給了貧困百姓一個“溫暖的家”。
今年以來,我市扎實推進農村危房改造工作,讓貧困家庭危房變新居,舊房展新顏,實現困難群眾住有所居、居有所安,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
原址修繕 留住鄉(xiāng)愁
12月初的一個午后,在寧陜縣筒車灣鎮(zhèn)海棠園村,村民方宗華正在自家院子里翻曬玉米,幾只調皮的小狗在旁邊打鬧著。方宗華不時抬頭看著嶄新亮堂的新房,眼里充滿喜色,嘴角掛著微笑。
在冬日的斜陽下,方宗華一邊做著農活兒,一邊告訴記者:“去年,在安徽合肥的女兒想要接我過去,我沒有去,當時只是覺得家里住慣了,F在政府把我的房子改造得這么漂亮,我更舍不得離開了。”
方宗華以前住在附近的半山上,現在住的通村路旁的房子是前些年買來的。在沒改造之前,他家房子是土坯房。趕上了今年的好政策,舊屋換新顏,除了加固結構外,墻面刷白,室內吊頂,做了屋檐,改了廁所、豬圈。方宗華說:“現在環(huán)境美了,村上還給我們發(fā)垃圾桶,我們這遙遠的鄉(xiāng)下也有了城里的感覺。”
漢濱區(qū)茨溝鎮(zhèn)西溝村雷恩蘭在接受采訪時因為激動,嗓音顯得格外高。雷恩蘭的老屋是一座土坯房,時間久遠墻壁已經出現了細小裂縫。她說,要不是趕上好政策,自己不可能這么快搬進新房。
“現在房子改結實了,院壩做好了護欄,水溝也排好了。”雷恩蘭喜笑顏開,“今年房子改好了,兒媳婦也接了,又添個孫娃子,我高興……”
隨后,她又把我們拉到屋外接著說:“路也修好了,走哪都不踩泥巴了。舒服嘛,好著呢!感謝共產黨。”
將危房改造扎實推進,漢濱區(qū)茨溝鎮(zhèn)西溝村積極改造旅游村寨,所有房屋都做好規(guī)劃,統(tǒng)一風格,統(tǒng)一色調,爭取以后吸引更多游客到此旅游,增加農民收入。此舉既解決了群眾的住房困難問題,又美化了農村。
陜西源康實業(yè)有限公司綜合辦主任周濤介紹說,借助漢濱區(qū)住建局在推進危房改造過程中已經打造好的民居特色平臺,他們又準備投入50多萬元改造和提升硬件,計劃明年繼續(xù)投入發(fā)展當地的旅游產業(yè)。
漢濱區(qū)住建局村鎮(zhèn)辦主任白瑩告訴記者,漢濱區(qū)今年針對不同村各自特點,在保障貧困戶住房安全的基礎上,改善農村人居環(huán)境,促進村莊整體發(fā)展。
舊換新顏 圓夢小康
剛進入平利縣,映入眼簾的就是白墻黛瓦,古色古香的徽派民居掩映在綠樹之間,令人浮想聯翩。這樣的美麗畫卷,不僅在平利縣城周邊和公路兩旁可見,現在已經延伸到了偏遠鎮(zhèn)村。
這得益于“三個深度融合”。平利縣把危房改造和人居環(huán)境整治、打造最美鄉(xiāng)村、全域旅游相融合,通過融合整體推進。如今的平利縣鎮(zhèn)村里,住房更安全了,鄉(xiāng)村更美了,村民比以前更愛干凈,也講究生活質量了。
12月初,記者在平利縣長安鎮(zhèn)金沙河村采訪時已是上午10點多,村委會附近幾家農戶的廚房冒起了炊煙。一間間整齊潔白的村房排列在青山綠水間,一條條細煙仿佛是山水畫里的點綴。一個生態(tài)宜居的美麗鄉(xiāng)村,呈現在面前。
遠處來了一位老人,拄著拐杖,在通村路上緩緩地走著,每一步都顯得十分艱難。越來越近時,記者才發(fā)現,他一邊走,一邊用拐杖將路上的零碎垃圾規(guī)整到路邊。
在與老人的聊天中,記者得知他是金沙河村二組村民何家全,年輕時是一名礦工,出了意外折了腿。他說:“今年8月以后,村里的確大變樣了。房子好看了,道路干凈了,大家的心情也就變得格外好。村上還有保潔人員,每天一大早就把街道收拾得干干凈凈,我是盡一點點力而已。”
長安鎮(zhèn)黨委副書記吳琴說,今年金沙河村的危房改造工作,按照一戶一方案一個負責人具體實施。到8月份改造完畢,村上的面貌已經煥然一新。
看著以前開裂的墻體大變樣,地板不再凹凸不平,平利縣廣佛鎮(zhèn)白果坪村村民徐國政說:“如果沒有農村危房改造政策,哪有機會住上新房子?”徐國政指著自己家的三間正房和一間偏房說,屋里屋外換新了,非常有安全感,心情很愉快。不僅如此,馬路修到了家門口,這里適合開農家樂餐館。
徐國政住房的變化,帶來了對生活出路思考的轉變。這樣的場景,也發(fā)生在安康各縣區(qū)許多危房貧困戶身上。
危房改造是解決貧困戶住房安全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脫貧攻堅的重要組成部分。環(huán)境變好了,許多貧困戶興辦起農家樂,有的還干起了山野菜加工,從而達到持續(xù)增收,早日脫貧的目的。平利縣住建局總工王宏告訴記者。
危改暖心 創(chuàng)新前行
青瓦白墻紅檐的新房,舒適干凈的新院落,沐浴在冬日的暖陽下。院子里農戶各自忙碌,墻上掛著豐收的果實,勾勒出一幅安靜魅力的鄉(xiāng)村圖景。如今像這樣的情景,在安康隨處可見。
寧陜縣通過整合項目資金,整村推進農村環(huán)境整治及危房改造脫貧工作。采取“先實施、再配套、后算賬”的方式,分批次進行分配。通過精心實施改房、廚、廁、圈、院、路、水、生活垃圾和污水處理方式“八改”;清垃圾、清雜物、清殘垣斷壁和危房、清庭院“四清”; 綠化、美化、亮化、凈化“四化”,將安全與舒適有機結合,把握美觀實惠,突出經濟實用,為群眾創(chuàng)造舒適的居住環(huán)境,讓老百姓得到真正的實惠。
漢濱區(qū)因地制宜,將農村危房改造與改善人居環(huán)境相結合,在充分征求農戶意見的基礎上,編印了《農村危房改造工作指南》。同時在全市首創(chuàng)性地建成了脫貧攻堅農村危房改造培訓展覽中心,推薦選用新型節(jié)能環(huán)保材料,全面展示危房改造內容和整體效果,力求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危房改造模式。
平利縣及時撥付危房改造的啟動資金,緩解貧困戶的籌資壓力,并進行全程指導,確保工程質量。組織力量分布在11個鎮(zhèn)100多個村,確保房屋安全、質量、進度同步推進。加強政策宣傳,組織懂政策、會宣講的干部和鎮(zhèn)村干部一起深入村組開展群眾會、村組會、院落會、把危房改造政策宣傳到貧困戶中。
創(chuàng)新推動危房改造工作快速趕超,2017年,全市下達危房改造任務13880戶,截至目前,已開工13890戶,開工率100.7%;竣工12639戶,竣工率91.1%,完成投資約4億元,提前完成了今年脫貧的122個脫貧村、3800余戶貧困戶危房改造任務。
市住建局局長陶柏林在接受采訪時說,成績的取得得益于形成了市縣聯動的工作局面,同時將危改房屋主體結構安全放在突出位置,將農村危房改造與整村推進農村環(huán)境整治、美麗鄉(xiāng)村建設工作有機結合,建立包抓工作機制,實施常態(tài)化督導檢查,保證危改工作順利推進。下一步,我市將按照“三年任務、兩年完成”的目標,繼續(xù)在“降成本、強質量、講環(huán)保、保安全”上做文章,大力推廣裝配式建筑、新型節(jié)能環(huán)保材料在危改工程上的使用,打造工匠精神,提升農戶住房品質,在真正實現農戶住房安全有保障的基礎上,助力脫貧攻堅,推動鄉(xiāng)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