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過3萬海里航行,3月10日,“雪龍”號極地考察破冰船載著中國第35次南極科考隊隊員安全抵達上海吳淞檢疫錨地,辦理進港入關手續(xù)。
這是“雪龍”號第22次遠征南極并安全返回。自2018年11月2日從上海起程執(zhí)行第35次南極科考任務,“雪龍”號載著科考隊員風雪兼程,創(chuàng)下南極中山站冰上和空中物資卸運歷史紀錄,在咆哮西風帶布下我國第一個環(huán)境監(jiān)測浮標,更經(jīng)歷意外撞上冰山的險情及成功應對。
中山站冰上卸貨創(chuàng)紀錄
“雪龍”號從上海港起程,經(jīng)過29天航行,于11月30日凌晨突破南大洋的密集浮冰區(qū),到達南極中山站陸緣冰區(qū),隨即展開破冰作業(yè)。
“‘雪龍’號比往年到達普里茲灣的時間稍早,這里的海冰季節(jié)性強,即使只差一個星期,冰情也會很不一樣。”“雪龍”號船長沈權說,“雪龍”號第一次選擇的破冰停泊位置,雪地車無法進行冰上運輸,于是及時調(diào)整,在最短時間內(nèi)重新開辟新的冰道,到達新的冰區(qū)停泊。
受海冰影響,“雪龍”號每年來中山站都要視冰情破冰至離中山站最近的地方,再將船上物資轉運。這次由于泰山站二期工程建設和中山站一些建設項目,物資卸運量大,冰面運輸距離達44公里,是中國南極科考史上最遠的一次。
經(jīng)過15天奮戰(zhàn),本次南極科考首場攻堅戰(zhàn)取得勝利,科考隊成功卸運物資1605噸,其中冰面運輸和直升機吊運分別為951噸和654噸,同創(chuàng)冰上卸運新紀錄。
“冰上運輸和飛機吊運同時展開,冰面作業(yè)空間狹窄、吊臂長度有限,‘雪龍’號甲板部通過飛機吊掛和冰面運輸共卸運物資1605噸,但來回‘倒艙’的物資達5000余噸。”“雪龍”號大副朱利說。
西風帶巧布我國首個浮標
中山站卸貨完成后,“雪龍”號2015年12月15日凌晨起程,駛向新西蘭克萊斯特徹奇進行物資補給和部分科考隊員輪換,隨后在西風帶布放海洋環(huán)境監(jiān)測浮標。
12月29日,“雪龍”號到達克萊斯特徹奇,原計劃在此靠港3天完成補給等任務。當隨船氣象分析顯示浮標布放的最佳窗口是2019年1月1日時,考察隊果斷決定“雪龍”號提前一天出發(fā),12月30日夜離港南下,爭取最佳作業(yè)窗口。
2019年元旦,“雪龍”號抵達預定浮標布放海域,在南緯52度39分、東經(jīng)175度20分成功布放浮標。這是我國首次在西風帶成功布放浮標,將大大提高南大洋海-氣相互作用的觀測能力,中國由此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在西風帶成功布放浮標的國家。
“‘雪龍’號在本次西風帶最佳海況時到達浮標布放點并成功布放,為我國科考隊員在氣象條件惡劣的西風帶作業(yè)積累了寶貴的經(jīng)驗。這兩個月的浮標監(jiān)測顯示,后來都沒有這樣好的天氣窗口。”沈權說。
羅斯海完成AUV首次南極試驗
完成浮標布放后,“雪龍”號繼續(xù)南下,于1月6日抵達羅斯海新站外圍海域,進行建設羅斯海新站物資卸運。
“雪龍”號在海況良好的情況下,利用極晝下的“白夜”完成了我國自主研制的無人無纜潛水器(AUV)首次在南極地區(qū)的試驗,并獲得成功。它的應用將會極大提升南大洋綜合觀測能力。
1月7日,結束羅斯海新站卸貨任務,“雪龍”號繼續(xù)在羅斯海科考,隨后航向阿蒙森海。
阿蒙森海歷險與成功應對
世界上對阿蒙森海的了解極其有限,這里冰山林立、海霧濃密,今年是我國科考隊首次在阿蒙森海東區(qū)實施多學科綜合調(diào)查。在阿蒙森海順利完成15個站位作業(yè)后,“雪龍”號航行時意外與冰山發(fā)生碰撞。事后,第35次南極科考隊領隊、船長和駕駛員向新華社記者講述了“雪龍”號碰撞冰山經(jīng)過。
1月19日下午,“雪龍”號在阿蒙森海密集冰區(qū)海域航行,前往后續(xù)調(diào)查站點。這一航行區(qū)域風速小、濕度大、浮冰和冰山密集、濃霧彌漫。值班駕駛員發(fā)現(xiàn)冰山處于船頭時,距離僅百余米,無法通過轉向避讓,駕駛員保持航行的同時全速倒車。北京時間10時47分,“雪龍”號船艏正艏向在南緯69度59分、西經(jīng)94度04分與冰山發(fā)生碰撞。
碰撞冰山后,“雪龍”號迅速倒車退至安全水域檢查。經(jīng)查,船舶動力設備正常、主輔機及軸系正常、通訊及導航設備運行良好,壓載水艙、油艙情況正常,僅船艏甲板區(qū)域冰雪堆積,經(jīng)估算約400立方米,重250余噸。
初步確認“雪龍”號安全后,考察隊布放無人機重點查勘船艏區(qū)域,確認船舶前桅和部分舷墻壓在冰雪下,船艏外側其余水上部分沒有受損。安排水下機器人查勘艏部、尾部及船側周圍,確認船舶水下部分也無受損。
考察隊隨后組織全船人員兩天兩夜清完船艏甲板上的冰雪,再次詳細檢查相關設施設備安全情況。
1月21日,“雪龍”號調(diào)整方案,結束阿蒙森?瓶奸_赴長城站,3天后抵達長城站外圍海域,集中開展船艏受損部件的修理,實現(xiàn)主體功能恢復。28日,獲中國船級社批準簽發(fā)相關證書,認可船舶滿足安全航行要求,可繼續(xù)執(zhí)行后續(xù)航行任務。
環(huán)南極航行與穿越印度洋回國
1月29日,“雪龍”號駛離長城站,從威德爾海方向前往中山站。
“‘雪龍’號是船員的家,我們不愿意看到它受傷的樣子。航行期間,船員利用航行間隙對船艏桅桿兩端的舷墻進一步修復,現(xiàn)場測繪切割鋼板,將艏部舷墻和平臺基本恢復了原貌。”“雪龍”號輪機長周豪杰說。
2月9日,“雪龍”號抵達中山站,為中山站補給燃油,將昆侖站、泰山站、中山站度夏和參加固定翼飛機項目的科考隊員接至船上,5天后起程回國。
穿越印度洋的西風帶,是“雪龍”號在本次科考中第四次穿越西風帶,也是穿越時間最長、最曲折的一次,經(jīng)過11天才安全穿越。不過,像前三次一樣,“雪龍”號并未受到大的涌浪影響。船長與船上氣象保障組密切會商,把握良機,在西風帶密集氣旋中擇機安全通過。
“路途雖然曲折,卻是一次成功的穿越,也為今后中山站直接回國走出一條新的航線。”沈權說,“雪龍”號在錨地辦理進港入關手續(xù)后,將于3月11日晚靠泊中國極地考察國內(nèi)基地碼頭,12日正式完成第35次南極科學考察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