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社會都應承擔起“文化反哺”的責任,幫助老年人跟上時代腳步,讓他們也能在時代發(fā)展中體會到更多獲得感
在合肥,為了進入老年大學,有老人凌晨4點就在校門口排隊等待;在濟南,一所老年學校半天時間迎來近300名想要插班的銀發(fā)學生;在武漢,某老年大學的熱門課程名額一兩個小時內就被一搶而空……近期,各地老年大學陸續(xù)開學,“一座難求”的火爆情況,讓人深切感受到老年人高漲的學習熱情。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老年是人生的重要階段,是仍然可以有作為、有進步、有快樂的人生時期。近年來,隨著物質生活逐漸充盈,老年人對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水漲船高。不少老年人抱著“活到老,學到老”的態(tài)度,帶著“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精氣神,或走進老年大學,或參加興趣小組,學舞蹈、聲樂、攝影,練英語、書法、瑜伽……通過豐富的課程學習,不僅為自己的老年生活增添色彩,也向周圍傳遞著積極的正能量。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有810多萬老年人在6.2萬多所老年教育機構學習,上千萬人通過社區(qū)教育、遠程教育等形式參與老年教育。老年教育成為終身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成為豐富老年人生活的主要方式。
衰老固然是不可逆的,而讓自己的生活充實起來,才是對自己負責。的確,對不少老年人來說,接受老年教育,是一種精神上的寄托。老年人因為生理機能逐步衰退、交際圈子有限,生活本就相對單調;再加上不少老人與子女分居兩地,面對“通訊錄里的兒女”,老年人也更易因缺少陪伴而產生孤獨感。如今,一些老年人患上“手機依賴癥”,各種養(yǎng)生騙局、傳銷騙局頻頻盯上老年人,某種程度上和老年人精神生活空虛有關。通過老年教育,以課會友,學習技能,不僅可以滿足被陪伴的需要,也能再次挖掘自己的價值,這也是為什么不少老年人會感慨,“學習是最好的養(yǎng)老”。
“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庇绕涫窃诮裉,社會生活日新月異,知識更新迭代越來越快,互聯網蔓延到每一個角落,老年人如果不通過學習與社會接軌,就會慢慢“掉隊”。前段時間,黑龍江雞西一位老人因不會使用微信支付而與超市發(fā)生爭執(zhí),其中雖有誤會,但“羞辱我老頭不會用微信氨的質問,依然引人深思。時代闊步向前,不可避免會讓老年人陷入一些難以適應的生活場景。對此,全社會都應承擔起“文化反哺”的責任,幫助老年人在價值觀念、生活態(tài)度、行為模式以及器物使用等方面跟上時代腳步,讓他們也能在時代發(fā)展中體會到更多獲得感。
與快速增長的老年教育需求相比,教育資源供給還存在明顯不足!独夏杲逃l(fā)展規(guī)劃(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經常性參與教育活動的老年人要達到20%。目前我們距這一目標還存在不小差距。如何緩解供需不平衡,讓“一座難求”現象不再上演?如何進一步提升水平,讓高質量的教育浸潤老人心靈?如何進行更有效管理,為老年學習打開便利之門?當前,針對這些問題,不少探索正在進行。比如,上海發(fā)放“老年人學習卡”,為老年教育提供更便捷的信息化服務;廣州計劃建設老年教育微課資源庫,集聚更優(yōu)質的教育資源,等等。相信隨著更多探索的進行,老年教育可以更好地增速提質、添彩晚晴。
面對加速到來的老齡社會,我們應該做好更充分的準備。從物質層面的老有所養(yǎng),到精神層面的老有所樂、老有所為,讓老年人活得更有價值、更有意義,是未來養(yǎng)老面臨的新課題,需要從更寬廣的社會視野去回應。唯有如此,我們才能更從容地迎接“銀發(fā)浪潮”,讓更多老年人擁有快樂充盈的晚年生活。
《 人民日報 》( 2018年11月15日 0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