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物理老師楊水平收到了一封信。
這是一位高三畢業(yè)生家長的親筆信,信中這樣寫道:孩子回家后一點一滴的變化,我們家長看在眼里,感激在心里。因為孩子偶然一次測驗考試進步,被楊老師及時抓住并放大,借此給了孩子信心,給了孩子鼓勵,給當時正處在迷茫中的孩子指引了一個正確的方向。我的孩子不是楊老師最好的學生,但楊老師卻是我們遇到的最好的老師!
楊水平很年輕,但他收到學生和家長真情流露的短信、信件并不是第一次。這位被學生叫做“平哥”的班主任,會在班里籃球隊比賽失利之后,陪著他們蹲在樹林里談很久很久的心,會跟學生承諾,“有任何不懂的都可以來找我,我一直都在”。他就像一個大哥哥,用魅力征服了學生。
老師和學生的關系如何,往往影響著一門課的教學效果。安中的老師,雖然風格不同,但有一個共同點——珍視學生,激發(fā)學生,關愛學生。
數(shù)學老師湯守林常常為自己的學生折服,他說:“我的成長離不開學生,他們總有千奇百怪的想法。學生的潛力無窮大,當了這么多年老師,我還是常常被學生征服。” 教學相長,了解學生,欣賞學生,是湯老師的教學之道。
歷史老師楊揚被學生叫“咩總”,雖然與學生差不了幾歲,可她對學生的要求格外嚴格,雷厲風行。當然,她也會用自己的方式關心學生,比如在學生的作業(yè)本上跟他們交流。“你最近換了新眼鏡很好看。”“你有一個月沒遲到了,繼續(xù)堅持。”
王玉艷是英語老師,也是學生們眼中的“媽媽”。她的班里有一位家境貧寒的女孩,女孩的母親在農(nóng)村照顧爺爺奶奶,父親跑長途貨運,經(jīng)常不在家。高三學業(yè)緊張,每天中午她依然要買菜做飯,照顧兩個弟弟。王玉艷得知情況后,不僅幫她申請助學金,給她學習用品和資料,還教她怎么用最快的速度做簡單的飯菜。“我也是農(nóng)村出來的,我知道她有多想擺脫這種困境,如果我能扶她一把,那她的路就能輕松一點。”王玉艷說。
這就是安康中學的老師,他們是這所學校得以發(fā)展的靈魂。為了學生一切,不放棄每一個學生,力爭讓優(yōu)生更優(yōu),讓學困生轉優(yōu)。為“安康中學”這塊金字招牌的集體榮譽而奮斗,早已成為每一位安中老師的自覺行為,內化于心,外化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