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wǎng)訊(記者 于延琴 通訊員 陳超 冉烽)這是一個悲情故事,這是一個勵志故事,這更是一個典型的脫貧故事。但無論從哪個故事開頭,都讓鎮(zhèn)坪縣城關鎮(zhèn)坪寶村二組村民劉從喜染上傳奇色彩。
2歲時,他不慎掉入火坑雖僥幸撿回一條命,但左腿被燒掉半截,右腿腳踝被燒變形,醫(yī)生斷言他只能在輪椅上度過一生。為了與命運抗爭,他以手代替腳,忍受著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最終“只要是正常人能做的活,他都會”。同時作為一個二級殘疾人,他不等不要,靠勤勞脫貧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的故事,深深地打動著人們,不少貧困群眾還以他為榜樣,致力靠勤勞脫貧致富。
在鎮(zhèn)坪縣牛頭店鎮(zhèn)竹葉村三組,20畝地的綠油油的烤煙長勢喜人,豐收在望。但主人公劉從喜仍不敢有絲毫懈怠,他用左手代替左腳,在煙地里“匍匐”前進,仔細地觀察著每棵煙的態(tài)勢,快速而敏捷,“在烤煙前,要確保每棵煙都萬無一失!”
看著眼前的每棵煙都那么株高葉闊,濃綠馨香,劉從喜從心底里舒了口氣。從煙地里“匍匐”出來,在一塊大石頭前用手支撐著右腿站立后靠在石頭上,左腿空空蕩蕩的半截褲管被扎成一個結,有風吹過,打結的褲管仍兀自擺動。劉從喜顯然不在意這些,“過幾天就要烤煙了,要提前找?guī)凸ぁ?rdquo;一邊說一邊開始打電話找?guī)凸ぁ?span style="display:none">9wH安康新聞網(wǎng)
雖然一直用手代替左腳“匍匐”行走,但眼前的劉從喜卻穿戴整潔,面帶笑容,除了腳上沾了些許泥外絲毫讓人看不出是剛從田地里鉆出來的。如果不注意那截空蕩蕩的褲管,也很難讓人相信眼前這個有著剛毅臉孔的42歲的男人是位左腿高位截肢的二級殘疾人。而更讓人詫異的是,“除了租種有20畝地烤煙,我今年還租種了8畝地的玄參和魔芋,如果收成好的話,年收入在6萬元,今年脫貧沒問題。”
土地都是租種的,離家30公里。劉從喜從城關鎮(zhèn)坪寶村二組的家出發(fā),到牛頭店鎮(zhèn)竹葉村的烤煙地,光坐車就要花費半個小時,如果算上“匍匐”趕到地頭的時間,一天來來去去花費在路上“大概有兩個小時”。而種植烤煙是重體力活,對體格健全的人來說尚且不易,何況是一個二級殘疾人,付出的艱辛常人難以想像。
為了降低成本,能自己干的他都自己干。為提高干活的效率,他將拿在左手用于墊路的木塊扔掉,直接用手掌撐地爬行。每天在地里爬來爬去,左手手掌和半截左腿被磨得鮮血直流。周圍人看不下去勸他別“玩命”,他淡笑 “磨起繭子就好了!”。由于長期受力,他的左臂格外粗壯,手掌的老繭又厚又硬,針都刺不進去。
“行動這樣不方便,你一天就算什么都不干,基本生活也是有保障的!”村民譚仁安好心提醒。
“政策我都知道,我也一直享受著國家的好政策。”劉從喜笑著說,“雖然我的身體殘疾了,但我的思想沒有殘疾,能爬著致富,就不睡著等靠要!”
在劉從喜看來,自己雖然不幸殘疾了,但做人的精神還在。他認為一個人活在世上,最大的價值就是通過自己的雙手,讓自家的日子越過越好,才叫硬氣。“盡量少給政府添麻煩!”更不能躺起坐起叫苦叫窮。“殘疾人在人面前也要站得起坐得直!”他說。1974年出生的劉從喜家里姊妹五個,母親去世多年,姐姐和妹妹先后出嫁,家里只剩下弟兄三個和年邁的父親。一直以來,作為家里的長子,劉從喜不僅沒有成為“拖累”,還一直是家里的“頂梁柱”。雖然身有殘疾,但他自幼聰明,“見什么學什么,學什么會什么”。家庭貧困 “不想被餓死”,小學上到四年級他便輟學,幫父母下地干活。十三歲跟著大人上山伐木,“砍伐拖拉比正常人都快,賺的也多”,用賺來的錢貼補家用,供弟妹上學。2005年,因山高路遠交通不便,他用自己辛辛苦苦攢下的近十萬元錢,在同村交通近便的二組建起一幢三層磚混結構的水泥房。2013年,最小的弟弟結婚,他東拼西湊到5萬元親手為其操辦婚禮。
“家里四個男人,三個光棍,且還有一個重度殘疾。”坪寶村大學生村官何世杰介紹,這樣的特殊家庭,在2013年就被扶貧工作組列進貧困戶名單。“不少人認為,被列為貧困戶就意味著抓住了救命稻草,脫貧指日可待。但劉從喜并不這樣想,他始終認為,除了政府扶持,自己更要努力,不能‘靠著墻根曬太陽,等著政府送小康。’”他告訴記者,政府能扶你一陣子,不能扶你一輩子,過日子就像人家給你一擔水,不如自己挖一口井。
說到今后,劉從喜有更多期待:產業(yè)要繼續(xù)發(fā)展。還有一個弟弟沒結婚,要盡快幫他成家。父親年紀大了,卻執(zhí)意要守在老家種地,要想法把他接到身邊,讓他晚年生活得好些。而自己“只想當這個家的“守護人”,對于記者關心他的“個人問題”,這位樸實的漢子,只是憨厚地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