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 者 孫妙鴻 楊遷偉 實習(xí)生 許心怡 王蘊 通訊員 劉宗蘭 文/圖
早在中國古代,《孝經(jīng)》就用“百善孝為先”這句話開宗明義。中華民族極為推崇“孝”觀念,從舜“孝感動天”到漢文帝劉恒“親嘗湯藥”,從董永“賣身葬父”到黃香“扇枕溫衾”,“孝”成為評判個人行為標準、社會道德水平的重要因素。因為孝,中華民族得以延續(xù);因為孝,才有了中國燦爛的文明;因為孝,才支撐起共和國道德大廈。在又一個重陽節(jié)到來之際,我們再次走近安康這些孝子們,希望通過身邊的榜樣力量,樹立我們的精神標桿,推進整個社會崇德向善、明德惟馨的良好氛圍。
10月15日,安康城區(qū)金州城小區(qū)熊小銀家,柔和的陽光斜斜地灑進屋子,把屋子照得暖暖和和。熊小銀趁著這難得的好天氣,趕緊把行動不便的婆婆推到陽臺上,讓她曬曬太陽,順便把頭發(fā)理了。
熊小銀與丈夫王桂彬是2007年結(jié)婚的,婚前,婆婆李典彥已患骨髓炎十多年了,四肢僵硬,生活不能自理;楹,熊小銀辭掉工作,一心一意在家照顧婆婆。婆婆常年不能行動,為避免長痤瘡,她除了為其按摩外,每天還幫婆婆洗澡、擦藥;婆婆不能單獨如廁,她便在房間里放上便盆,上完后隨時清理;為了方便婆婆活動,熊小銀還專門給婆婆買了帶輪子的座椅,幾年下來先后換了四次,壞了十多個輪子……
說起這樣的好兒媳,今年已66歲的李典彥高興地說:“我是上輩子積了福了,要不是兒子找了這么好的媳婦照顧我,我恐怕早都不在人世了。”
熊小銀一家無疑是孝親的典范,他們不僅在物質(zhì)上奉養(yǎng)老人,更在精神上尊敬老人。其實,現(xiàn)實生活中,“孝”,是不分年齡大小也不分男女的,只要有孝心,時刻都能盡孝。榮獲“2013年安康十大孝子”的石泉縣8歲小姑娘羅曼琳的故事生動地詮釋了這一點。
“我爸爸生白血病了,要用我的gǔ súi(骨髓),我很hài(害)怕,因為要chōu(抽)血。”這是曼琳當時寫的日記。2012年,她爸爸被確診為M2型急性粒細胞白血病,急需進行骨髓移植。經(jīng)檢測,曼琳的兩個叔叔以及爺爺奶奶的骨髓都無法配型。在曼琳的央求下,母親帶著曼琳去醫(yī)院做了配型測試,結(jié)果顯示曼琳的骨髓和父親的相匹配。然而曼琳的父親在醫(yī)院里聽病友說捐骨髓對捐獻者身體損害很大,說什么也不愿意女兒的健康為此受損。
最終,是曼琳哭著喊出的一句話打動了父親:“爸爸,你要是不在了,我以后都沒有爸爸了!”
骨髓捐獻要多次抽血,曼琳日記中寫道:“我很害怕,但是為了救爸爸,我不能放棄。”2012年12月,醫(yī)院從曼琳身上采集了300多毫升造血干細胞,對曼琳的父親進行了第一次移植,2013年3月,曼琳又進行了第二次抽髓。經(jīng)過治療,父親的病情有了明顯的好轉(zhuǎn)。
曼琳的行為是父女親情的本能驅(qū)使,而石泉縣曾溪鎮(zhèn)高坎村39歲劉桃軍敬老的故事,卻彰顯出另一層面的“親情”——雖然與妻子離了婚,但他依然照顧著85歲的老岳母黃龍秀。
2003年11月,劉桃軍與黃龍秀的女兒結(jié)婚,當了上門女婿。當時,約定黃龍秀由劉桃軍夫婦贍養(yǎng)。2014年7月,劉桃軍與黃龍秀的女兒離婚了。離婚后,內(nèi)向的劉桃軍就近在工地上打零工掙錢,照顧著年邁的岳母并供女兒上學(xué)。
今年2月,黃龍秀掉進地窖里摔傷了腰椎,在床上躺了兩個多月,不僅徹底喪失了勞動能力,連生活起居都很困難,這對靠在工地上打零工掙點錢維持生計的劉桃軍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但他仍四處借錢背著岳母治病。在劉桃軍的用心服侍下,黃龍秀老人身體慢慢好起來,她逢人便說:“離了婚,劉桃軍可以不管我。可是,他從來沒有說過一句埋怨的話,沒有給過一個不耐煩的臉色,真是比親生兒子還好啊!” 聽了岳母這番話,劉桃軍哽咽著說不出話來:“每個人都有老的時候。不管怎么說,人一輩子就那么幾十年,我要盡到我的責任。”
堅持照顧岳母,一個與自己“無關(guān)”的人,這是社會責任和擔當!“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家住寧陜縣城關(guān)鎮(zhèn)的村民陳新蓮也是這樣做的。她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農(nóng)村婦女,可她心懷善良,默默地幫助著與她毫無血緣關(guān)系的李金香和齊世貴兩位老人。
李金香屬智障人,無兒無女,還患有輕度的精神疾病,是村上最困難的五保老人。2011年,李金香因車禍癱瘓,肇事車輛逃逸。陳新蓮的丈夫是村里的村民小組長,也是個熱心人,便同陳新蓮商量后決定照顧李金香老人。
可照顧一個癱瘓老人是何等的不容易?陳新蓮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做完家務(wù)后,就沿著河邊崎嶇的土路步行至李金香家,幫她做家務(wù),打掃衛(wèi)生,連大小便盆都幫她洗刷清理。見老人衣服單薄,她專門為老人做了厚棉褲、買了兩個熱水袋送給她。有時候李金香犯病了不認人,見她送飯進門拿起木棒就朝她頭上扔,但陳新蓮還是眼含淚水堅持喂完飯才回家。每日奔波在自己家與李金香老人之間,陳新蓮從來沒有抱怨過一句話。
2013年初,村里的另一位五保老人齊世貴病倒了。齊世貴與李金香都居住在村里修建的安置房里,距離比較近。對此,陳新蓮二話沒說,又挑起了照顧齊世貴的擔子,直到2013年年底老人安詳?shù)仉x開人世……
默默照顧毫無血緣關(guān)系的老人還有旬陽30多歲的弱女子王世娟。在她的孩子嗷嗷待哺時,丈夫卻出了意外,這讓原本幸福的家頓時陷入困頓。堅強的王世娟抹掉眼淚一邊照顧孩子一邊打工攢錢,并于2011年在安康城區(qū)陽光巷開辦了一家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專門為老年人提供就餐、娛樂、入托、上門服務(wù)等。運營四年來,王世娟先后“送走”12位老人。
第一位老人去世后,王世娟親自為老人穿衣、整容。采訪中,王世娟說,當時,已是臨近春節(jié),老人到醫(yī)院打針連血管都找不到,身體已經(jīng)相當虛弱,忙于工作的家屬們,把老人托付給了她。她很明白,老人的這種狀況已經(jīng)到了臨終,一定要關(guān)懷好老人,讓老人有尊嚴地老去。于是,老人吃不下硬東西,她就打雞蛋花喂老人,老人24小時躺在床上,她怕長褥瘡,便定時去為老人翻身。一天中午,正在她喂老人吃飯時,老人眼神的迷離令她感到一絲不詳,便緊急與老人家屬聯(lián)系。沒等兒女趕到,老人就安詳?shù)刈吡恕?span style="display:none">b6D安康新聞網(wǎng)
王世娟第一次親眼目睹陰陽兩隔在分分秒秒之間,這令她記憶深刻!在隨后的一個月時間里,老人飄忽的影子始終閃現(xiàn)在她腦海,令她無法入眠,因為這些與自己朝夕相處的老人就跟自己的親人一樣,讓她無法接受“走了”的現(xiàn)實。隨著時間的推移,王世娟坦然地接受了這一事實,并將更大精力投入到照顧老人的事業(yè)上,盡心替老人敬兒女 “孝道”。
“人不獨親其親”。以上這些“孝”的例子,在我們安康還有很多很多……這些閃爍著人性光輝的孝親典型,是我們學(xué)習(xí)的最好范本,守護著整個社會的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