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秦嶺文化開掘者到漢水文化記錄者——王若冰“追溯一條大江文化精神”為主題的漢江文化考察散記
本報記者 梁真鵬
10年前完成對綿延中國大陸腹地中央的秦嶺山脈文化考察,以一部《走進大秦嶺》和紀錄片《大秦嶺》開掘出底蘊深厚的秦嶺文化,開啟以行走方式抵達自然山水人文精神世界的天水詩人、作家王若冰,2014年12月2日又一次來到山城安康。此次,王若冰將以“追溯一條大江文化精神”為主題對漢江進行文化考察,在完成了對西漢水源頭嶓冢山及漢中境內的考察活動后,當晚,他接受了本報的獨家采訪,娓娓道來十年多來文化苦旅的心路歷程。
王若冰在漢陰考察
秦嶺是中華民族的父親山
王若冰,1962年出生于唐代詩人杜甫寓居秦州時投奔侄子杜佐的天水市東柯谷王家埡豁。系中國作協(xié)會員、甘肅省宣傳文化系統(tǒng)“四個一批”人才,甘肅文學院特邀評論家、天水市文聯(lián)副主席、天水市作協(xié)副主席、高級編輯、天水日報社副總編、陜西省旅游文化顧問。
2004年,王若冰完成對綿延中國內陸1600多公里的秦嶺山脈的文化考察,創(chuàng)作出我國第一部全面反映秦嶺歷史文化的長篇散文《走進大秦嶺—— 中華民族父親山探行》,首倡“秦嶺文化”和“秦嶺是中華民族父親山”概念,被媒體譽為“大秦嶺的圣徒”、“秦嶺文化的開掘者”,“秦嶺赤子”。作為第一部以人文歷史視覺為秦嶺山脈立傳的文學作品,作為我國第一位完成對秦嶺全程文化考察的作家,王若冰用一座大山概括并闡釋中華民族起源、發(fā)展、壯大的歷史,對秦嶺山脈文化精神價值進行創(chuàng)造性發(fā)掘,直接引發(fā)了持續(xù)至今的秦嶺文化研究、秦嶺旅游及秦嶺自然山水保護熱潮。以《走進大秦嶺》為藍本,由其主要撰稿的八集紀錄片《大秦嶺》在央視播出后,先后獲第25屆電視金鷹獎、國家廣電總局2010年度國產紀錄片扶持項目優(yōu)秀紀錄片獎、最佳編劇獎,《走進大秦嶺》修訂本獲得甘肅省政府第七屆敦煌文藝一等獎。2011年9月,他在完成對包括甘肅、寧夏、陜西在內的整個渭河流域的文化考察后,創(chuàng)作出版的《渭河傳》入圍第六屆魯迅文學獎。
從出生到現(xiàn)在,王若冰一直生活在西秦嶺北坡的歷史古城天水。 2004年5月,有人向他建議,作為橫亙中國內陸的自然及文化地理分界嶺,自秦漢三國到宋元明清,發(fā)生在秦嶺沿線直接影響過中國歷史和文化進程的人和事實在太多了。一個作家應該有自己的寫作根據(jù)地,就像商州之于賈平凹,陜北之于路遙,白鹿原之于陳忠實。他發(fā)現(xiàn),這些年極盡豪華精美的各種旅游書幾乎寫盡了全國的名山大川,但是仔細一搜,竟然至今還沒有一本全面反映秦嶺人文歷史的書。于是在匆匆的兩個月的準備后,2004年 7月,王若冰便毅然只身走進了叢林莽莽、峰巒疊嶂的茫茫秦嶺,他終于開始了人生新的征程。
“其實在每個文人的內心深處,都想承擔起社會的責任。”像中國傳統(tǒng)的文人一樣,王若冰深受“文以載道”思想的感染。此外,他還是一位癡情的文化苦旅者,既有文化人的襟懷、眼界和學養(yǎng),又有旅行家的堅忍、執(zhí)著和耐勞。從2004年7月3日到9月6日,王若冰歷盡艱辛,深入秦嶺腹地,途經甘肅、陜西、四川、湖北、河南五省50余縣市近百個鄉(xiāng)鎮(zhèn),沿秦嶺南北繞行,先后6次翻越秦嶺主脊,行程6000余公里,對秦嶺南北沿線的歷史文化、風土人情進行了全面考察。他走訪了遍布秦嶺深處,堆積了中華民族歷史情感的古戰(zhàn)場、古驛道、古村鎮(zhèn),翻閱了50余縣縣志,搜集了大量遺留在民間的歷史資料。他白天在大山深處艱難前行,晚上投宿在鄉(xiāng)間客�;蜣r戶家里,一邊整理當天的資料,一邊為他供職報社開辟的專欄撰寫新聞稿件,翌日一早,又搭乘早班車趕往下一個目標。王若冰每天都在山林河谷之間奔走,幾乎坐遍了所有的交通工具,實在沒有車輛了就步行。
回想起考察秦嶺的60多個日日夜夜,王若冰至今都能記起在秦嶺南北穿行,以及在每個駐留過的村鎮(zhèn)的生活細節(jié)。“在與這座沉默的山嶺耳鬢廝磨的60個晝夜,我不僅深深地愛上了秦嶺的山山水水,而且我確信我已經觸摸到了秦嶺神秘的靈魂。”王若冰在《走進大秦嶺》這樣寫道,“是那些充滿傳奇和征戰(zhàn),苦難和幸福,大喜大悲,大氣大闔的經歷,讓秦嶺擁有了可以標榜一個民族精神和情感的高邁靈魂。所以相對于我已經懷有的對秦嶺的感情來說,這本書也只能算是我在秦嶺之間徜徉、駐留、徘徊期間撿拾到的一塊留下了一些歲月痕跡的石頭,而對于這座凝結了太多的歷史文化情感的山嶺的認識和理解,無論對于我,還是對于我們這個民族來說,尚需要更多的時間、更多的精力。”所以,他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夠走進這片蒼茫山嶺,喚回我們民族正在愈來愈缺失的精神魂魄。
2007年12月23日,在王若冰《走進大秦嶺》首發(fā)式暨研討會現(xiàn)場,著名作家陳忠實高度評價王若冰的大秦嶺文化寫作,他認為,“王若冰的散文,所面對的不是個人的小感受,也不是余秋雨式的散文中對一個歷史人物或者一段歷史的回顧與感慨,而是面對一座橫貫中國東西的大山;王若冰筆下的秦嶺是‘文化秦嶺’和‘秦嶺文化’,而且王若冰還把這座山命名為‘父親山’,把一個民族的發(fā)展歷史,用自己的觀點,用文化的觀照,用一座山考證下來,視野之開闊是我沒有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