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張畢順 陳光文
嵐皋縣地處秦巴腹地,境內山大溝深,地質結構復雜,水旱災害多發(fā)易發(fā)頻發(fā),有“十年九災”之稱。近年來,嵐皋縣始終堅持把加強水旱災害防御作為防風險、保穩(wěn)定、惠民生、促發(fā)展的首要任務,立足縣情水情實際,堅持因地制宜,綜合施策,全方位推進基層防災減災能力建設,全力防御水旱災害,守護江河安瀾,為全面推進鄉(xiāng)村振興,不斷增進民生福祉筑牢防災減災安全屏障。
強化基礎建設 提升防御能力
立夏時節(jié),嵐皋縣城嵐河兩岸,水清堤固,岸綠景美。
在剛剛建成的縣城防洪能力提升一期工程的混凝土彩色陶瓷步道上,無數市民紛紛前來休閑打卡。
“堤防改造后,不僅防洪能力提升了,也成為我們休閑健身的好去處。”市民婁勇感慨。
嵐皋縣城防洪堤始建于上世紀90年代,因建設年代久遠,設防標準不高,以前每到汛期,縣城兩岸的居民便飽受轉移之苦。
為此,2022年12月,嵐皋縣全面啟動縣城防洪能力提升工程,通過實施老舊堤防加固,增設防洪墻、防洪鋼閘門和河道清淤疏浚等措施,全方位提升防洪能力。
“一期工程按30年一遇洪水標準建設,建成后能有效保護沿線市政設施和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縣城防洪體系和防洪能力將進一步提升。”嵐皋縣水旱災害防治監(jiān)測站站長潘文介紹。
據統(tǒng)計,“十四五”以來,嵐皋縣累計投入資金1.5億元,新建改造堤防8.6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10平方公里,治理山洪溝5條,全縣水利基礎設施條件得到進一步改善,防災減災能力顯著提升,基本具備了防御流域性大洪水的能力。
狠抓監(jiān)管治理 守護江河安瀾
2022年以來,銀百高速、康渝高鐵嵐皋段相繼開工建設。受自然地理條件限制,多數施工區(qū)域緊臨河道,給當地水旱災害防御帶來極大影響。
面對嚴峻的水旱災害防御壓力,嵐皋縣堅持一手抓服務保障,一手抓監(jiān)管治理。在積極推行防洪評價、水保方案等評價審批事項“多評合審”“承諾辦結”制度,全方位做好項目服務保障的同時,堅持全覆蓋、全周期、全過程強化執(zhí)法監(jiān)管,由多部門組建的聯合執(zhí)法工作專班定期對“兩高”建設所涉河段開展專項執(zhí)法檢查,及時消除妨礙行洪風險隱患,全力保障“兩高”建設依法依規(guī)快速推進,實現重點項目建設與防災減災工作的“雙贏”。
與此同時,嵐皋縣還以河湖“清四亂”常態(tài)化規(guī)范化為抓手,全面推行“雙周調度”和“半月一督查一通報”機制,通過日常巡查、定期督查和明察暗訪相結合的方式,定期對重點河流、敏感水域和農村河溝的管理保護情況進行調度、檢查和通報,倒逼各級各部門不斷強化日常管理,全力守護江河安瀾。
健全預防機制 筑牢安全屏障
水旱災害防御,重點在預,關鍵在防。
近年來,嵐皋縣始終堅持把貫徹“兩個堅持、三個轉變”工作理念和落實預報、預警、預案、預演“四預”措施作為提升水旱災害防御能力的關鍵舉措,堅持“技防”“人防”相結合,全力打通水旱災害防御“最后一公里”。
一方面不斷加大技術投入,全方位搭建水旱災害防御信息網絡。全縣先后建成自動雨量站18處、雨量水位一體站4處、視頻監(jiān)控站12處、無線預警廣播設備234處。同時健全完善檢修維護制度,發(fā)現問題故障及時維修更換,切實保障各類防災減災設備安全穩(wěn)定運行。
一方面堅持從實戰(zhàn)出發(fā),嚴格落實情況掌握到戶、信息預警到戶、責任落實到戶“三到戶”工作機制,對全縣327處山洪地質災害隱患點逐一開展摸底調查及會商研判,先后制定各類預案198份,落實各級責任人1917人,全面織牢了縣、鎮(zhèn)、村及重點行業(yè)、重點領域的水旱災害防御責任網絡。
據了解,“十二五”以來,嵐皋縣已連續(xù)13年實現平安度汛,有效防御了多次超標準暴雨洪水災害?h水利部門因此先后榮獲全國水旱災害防御工作先進集體、陜西省“十二五”防汛工作先進集體等多項榮譽。
“江河安瀾就是最大的民生。我們必須始終胸懷‘國之大者’,以時時放心不下、事事緊抓不放的責任感,全力以赴做好水旱災害防御工作,努力為縣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fā)展,建設和美嵐皋筑牢安全屏障。”嵐皋縣委常委、副縣長鄭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