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色白河》歌舞劇簡介
《水色白河》風情歌舞劇是2022年白河縣委、縣政府傾力打造的重點文藝精品項目,是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扎實加強文化建設的實踐成果,也是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文化生活新需求,深情獻禮黨的二十大的實際行動。
《水色白河》風情歌舞劇是2021年9月底白河縣第十六次黨代會確定的重點工作任務,從策劃到統(tǒng)籌,直至演出,歷時10個月。該劇以漢江山水風貌為背景,以白河人文歷史為基調,生動演繹了白河人民敢為人先、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三苦”精神,集中反映了白河兒女積極向上、樂觀豁達的精神面貌,充分展現(xiàn)了白河生機勃勃、欣欣向榮的時代氣象。
舞臺上的《水色白河》猶如展開的書卷,帶我們重溫了秦楚钖城的歷史人文、苦難變遷和奮斗發(fā)展。其中有我們先輩篳路藍縷、戰(zhàn)天斗地的背影,有我們兒時坊隅巷陌、溫泉古井的舊夢;也有風聲如歌、新燕裁春的春燕茶,珠潤無瑕、瑪瑙天成的紅櫻桃......
整部作品情節(jié)韻致、意境幽遠、旋律動人、俊逸清新,白河生態(tài)之美、人文之美躍然于眼前!端缀印犯栉鑴〉某晒ρ莩霰貙M一步擦亮“水色白河”名片、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凝聚干事創(chuàng)業(yè)精神力量產(chǎn)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該劇公演后引發(fā)了廣泛的社會關注,產(chǎn)生了強烈反響,在我市文藝界刮起了一股“水色白河”風潮、“三苦精神”風潮。許多業(yè)界翹楚將自己觀劇的體會和感想付諸文字,希望和廣大文藝愛好者交流分享,現(xiàn)將部分筆者的文章見諸報端,以饗讀者。現(xiàn)刊發(fā)第一期。
“人不負青山 青山定不負人”的藝術表達
——白河風情歌舞劇《水色白河》觀后記
璩勇
再隔一天就是立秋,正是安康一年最熱的時候,受市文旅廣電局陳啟安邀請,我們到白河縣城觀賞白河風情歌舞劇《水色白河》的首演。啟安打電話時,還帶著奇文共享的激情,他盛贊這部歌舞劇,認定我們錯過會是遺憾,去了一定不虛此行。天熱,帶著幾分懷疑,以審視的狀態(tài),我們坐進白河劇院。大幕《水色白河》,空靈的銅鈴聲讓觀眾安靜下來,歌舞劇隨后正式開始。
扣人心弦的第一幕是白河先民篳路藍縷移民安居的歷程。略顯沉重的鼓點緩慢澀滯,挑框提籃、攜幼扶老的流亡隊伍在黯淡的舞臺中如同一組組群體雕塑,重現(xiàn)以明清為代表時期的移民文化。與流民顛沛流離的命運相抗爭,是第一幕所呈現(xiàn)的矛盾。與這一部分整體的沉重與壓抑相對比,收尾在光亮處那女子回頭的粲然一笑,讓緊張劇情得到巧妙合理的釋放舒緩。
順理成章而來的是安詳?shù)陌簿訕窐I(yè)發(fā)展的悠遠歷史。音樂舒緩而又輕盈明快。色調偏冷的藍色調燈光既是優(yōu)雅安詳生活的色調,又是山城白河邊上一條漢江的底色。石梯上下,粉紅色的一群女子載歌載舞讓人神清氣爽,吊腳樓造型的運用是第二幕的點睛之筆,之后從雨幕、桐油紙傘、婀娜女子過渡到家訓朗誦場景,自然順暢。第三幕是整個劇目中的高潮部分,燈光從這一幕開始從暗逐步轉明,從最初僅僅使用少許頂光、追光,到最后四面八方射燈強光等各種燈光加入,音樂鼓點到此最為激烈急迫強勁有力,乃至人物造型效果也與上一幕的輕盈嬌柔形成強烈反差——包括女性形象都變成為粗獷寬厚,彰顯出以開山取石造田為代表的白河“三苦精神”。
歌舞劇的難題之一是服飾問題,明清以前服裝顯然更能夠體現(xiàn)歷史特征、傳統(tǒng)文化元素!端缀印凤@然也無法圓滿解決這個問題。怎么在歌舞劇中體現(xiàn)出鮮明時代特色,第六幕《碧珠璀璨》采用藍色高領長裙加以局部高光強光,取得鉆石般耀眼光芒效果,顯然也展現(xiàn)出當代的時尚感與時代感。
全劇尾聲部分突出一江清水供北京的時代背景。與安康歷史發(fā)展相一致,白河的歷史說到底首先是人與自然相處相生的歷史,歷史上最突出的矛盾說到底是人與自然的矛盾,白河自然條件特別是土地資源緊張,制約了人與社會的發(fā)展。怎樣找到一條健康發(fā)展的路子,近年來的實踐證明,最終還是要尊重自然、保護自然、順應自然、遵從規(guī)律、科學發(fā)展。用風情歌舞劇的形式表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用藝術符號與音樂語言傳遞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的理念,使得白河風情歌舞劇《水色白河》有了特別意味。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一部真正的歌舞劇,包含著白河全縣上下各種期望,《水色白河》擺脫了簡單詮釋與生硬表達的符號化創(chuàng)作,有歌有舞,更為重要的還有人物、有故事、有盛情。白河文旅廣電局局長阮郁介紹:白河以“三苦精神”為基調,近年來創(chuàng)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在產(chǎn)業(yè)發(fā)展乃至文化風俗等各個方面,也都有大量應該體現(xiàn)的精彩篇章,充分表達這些業(yè)績,是白河干部群眾的強烈愿望。與此同時,作為一部藝術作品,不可能也不能完全把藝術表現(xiàn)庸俗理解為實際世俗生活再現(xiàn)與記錄寫真。特別是歌舞表演,具有更加獨特的藝術表達方式。最終,創(chuàng)作者在編導制作過程中一次次深入生活,而白河人也理智接受并實現(xiàn)了另外一種意義上的精神蛻變與升華。
寫盡水色意,最是白河人
洪曉晴
秦楚邊城,水色白河。2022年8月,這個位于秦頭楚尾的小山城,正在經(jīng)歷一場酷熱的考驗。與這種酷熱并存的,還有一種熱烈——那就是白河縣影劇院里經(jīng)久不息的掌聲。此時,經(jīng)過升級打造的風情歌舞劇《水色白河》正在首演。
時光仿佛回到多年前,在一條逃荒路上,蹣跚著一隊衣衫襤褸的流民,他們拖家?guī)Э,肩扛背馱,經(jīng)歷失散與悲痛,又懷揣希望與堅強,尋找著一個可以安居樂業(yè)的家園,直到漢水用溫潤的觸覺將他們挽留,他們看看這里的青山,看看這里的綠水,從此,這莽莽群山便多了幾處人間煙火。
是那一陣開山鑿壁的聲音將人的思緒拉轉,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人們,用吃苦耐勞的精神揮灑著辛勤的汗水,從此山間有了梯田,山城有了最美的石坎路,在江邊河岸、在山洼山腰有了更多的人家。青磚黛瓦里有了朗朗書聲,江邊閣樓里傳出空靈的歌聲,大江小河邊姑娘媳婦們的搗衣聲、竊竊私語聲......這些聲音,在某一時空里組成了最美的音符。還有灑滿陽光的曬場,竹編的簸箕、篩子,在小伙子們手中舞出一道道優(yōu)美的弧線。夏夜的蒲扇喚醒童年的記憶,姑娘靈巧的雙手彈奏著歡快的紡車,飄滿香氣的土灶旁有人添柴,凝神閉目中還可以聽到遠處傳來若隱若現(xiàn)的打鐵聲。再一睜眼,那個調皮的小頑童可不就是兒時的你嗎?爺爺在旁邊安靜地編著竹筐,你前后跑跳,嬉笑打鬧,直到累得靠在爺爺?shù)募绨蛏虾艉舫了?.....這些場景,似夢非夢,似幻非幻,根植于人的記憶中,每每想起來都是一種幸福與溫馨。
忽而仙樂飄飄,流光飛舞。似煙似霧的天青色氤氳彌漫,綠松石精靈舞動著優(yōu)美的身姿。你想起了月兒潭那夜的月光,心愛的姑娘如潭水般清澈的眼眸,你捧著一顆綠松石與她互定終身,從此她就是你心里最貴重的珍寶。當被春風輕染的茶山綠了,茶園里便多了靈秀嬌俏的采茶姑娘;當被姑娘的小嘴念叨的櫻桃紅了,誰又能拒絕讓這飽滿的汁液浸潤她們甜美的嗓音?白河姑娘是那么美,那么柔,她們就是水做的女子,溫潤,包容,良善。一個家庭有了這樣的女子,會溫暖而幸福;一個地方有了這樣的女子,會安定而平和。就這樣日升月落,當晨霧又一次悄然升起,滋養(yǎng)了無數(shù)白河兒女的一江碧水,滿載著白河人民的熱情和期盼,流向首都北京。巴山巍巍,漢水悠悠,這就是白河人民的格局,白河人民的情懷。
直到又一陣掌聲將你驚醒,你才驚覺這一切都藏之于小小的舞臺。那些燈光、道具,交錯的音影變幻,又把你帶入另一種情境。你似乎在夢里走著,又似乎置身于另一個世界。隨著光影流轉,整個舞臺的氛圍也情態(tài)萬千。時而氣勢磅礴,時而柔美婉約,時而如泣如訴,時而輕快歡愉......而你也隨著這些變化時而驚嘆連連,時而低眉含肩,時而淚流滿面,時而笑眼彎彎。巨大的感染力讓你變得不像自己或更像自己,直到演出落幕你還依依不舍。
是的,依依不舍。不僅是你,還有那50位演員!端缀印窂膭(chuàng)作到演出歷經(jīng)九個多月,而演員們全身心投入排練也用了整整三個月。這部作品就像他們的孩子,從呱呱落地到成長成熟,他們付出了多少艱辛無以言說。此刻,他們站在舞臺上謝幕,眼中閃著淚光,久久不肯離去。
人的一生中,有多少時光值得紀念?其實,就在每一時的此時此刻。就如現(xiàn)在,還沒有告別,就開始懷念。
《水色白河》:秦楚邊城的新華章
王曉云
白河縣城,是位于陜西南部與湖北西部的邊城,居于漢江南岸,岸邊有著郁郁的青山,還有古老與現(xiàn)代并列的街巷,以及生活在這里的勤勞善良的人們。在縣城的周邊,在更遠的青山與河流的掩映下,生活著優(yōu)秀的白河兒女,人們親切地說他們是白河人......白河人說著軟糯動聽的白河方言,守望著白河古老而又實用的民風民俗,享有著日月悠長的小生活。與之對應的,是對于生活的熱愛與創(chuàng)造,是那些平凡的幸福。
看風情歌舞劇《水色白河》便是走進了濃縮的白河近現(xiàn)代歷史,感受到白河水色上波動的瀲滟春光。生活的愛與艱辛就這樣一點一點在舞臺中浮現(xiàn)出來。先民們從遠處遷徙而來,青年眷侶、扶老攜幼,帶著細軟與家當,坐著獨輪車,或者徒步,或者柱杖,或者乘船,大多數(shù)都是沿漢江而來,乘船、拉纖、行山路雖然都很辛苦,但他們的眼中顯然蘊含著希望的光芒,有相濡以沫的家人隨行,充溢著愛和創(chuàng)造新生活的勇氣與力量。
歌舞劇的轉合中,很快就呈現(xiàn)了白河先民打造橋兒溝的場景,想是漢江之邊的河街碼頭當時已樓宇鱗次櫛比的繁華之地,而遷徙而來的先民們需要在臨近的山谷里安置新的寓所。于是,開始開采石頭的,運填充物的,挖井的,搭架建房子的等等,建造家園的火熱場面依次在舞臺上呈現(xiàn),有什么憧憬能夠抵擋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呢?觀眾在場外,也感受到了這種生活的熱烈。
與此對應的,卻是河街之上安恬的日常,一群孩子在私塾里念書,姑娘在小樓里望著凌晨漸漸墜落的月色。接著是白天生活場景的展開,有在漢江邊洗衣服的媳婦女子,有雜貨鋪子的吆喝,有紡線的婦人,有砸糕做點心的手藝人...... 盛夏的午后時分,溫暖的雨滴緩緩落下,街區(qū)慢慢變得安靜,撐著油紙傘的白河女子,走進細雨蒙蒙的橋兒溝小街,仿佛是江南小城的呈現(xiàn)。白河橋兒溝的石臺階,襯著身著旗袍女子娉婷的身材,仿佛是最生動的剪影,也是雨巷里那一份窈窕的溫柔。
最具有力量感的一段歌舞,我認為還是“三苦精神”的那一段描述。在高高的充滿石頭的山梁,通過兩位白河女子爭土地的對話,引出了一場感天動地的奮斗與改革。那些健壯有力的男子,那些去掉紅妝奔涌上前的女性,他們用自己不屈的身體與精神,改造著山地,創(chuàng)造著白河新發(fā)展的契機。“三苦精神”不只是體現(xiàn)在修山間梯田的精神,還表現(xiàn)在城建方面對獅子山的改造、對橋兒溝的改造,對明清河街的仿古與恢復。表現(xiàn)在教育方面,是創(chuàng)造了在安康市范圍內都擁有良好口碑的教育新高地。當然,這些在《水色白河》的歌舞中都產(chǎn)生了聯(lián)想,讓了解白河和不了解白河的觀眾都產(chǎn)生了期待。
《水色白河》也注重于表演民俗。如:編竹筐、舞獅子、繡花女、采茶女、打木瓜等等,這些動作感極強的民風民俗,讓白河立體地呈現(xiàn)在觀眾的眼前,仿佛在輕柔的山風中,看到了那些隱落于山間的清雅房屋,那些穿梭于其中的勤勞善良的白河人民。
風情歌舞劇的結尾,依然是那樣窈窕的女子,是綠松石寶石神秘的傳說,是女兒情懷深藏的松石一般碧綠的心思,是時尚的現(xiàn)代T臺,是一江清水供北京那廣闊的情懷。
水色白河、白河水色,仿佛在瀲滟波光里,上演的一場場繁華的白河之戀。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漢水岸邊的白河縣有著如此浩蕩的水色與土地,在波光之中,讓我們感受了歷史和民俗的風情,以及人們那生生不息的創(chuàng)造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