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海拔,叫平安守護
春節(jié)臨近,春天的腳步悄然向我們走來。然而,在陜西化龍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卻依然皚皚白雪,除了一些野豬、狍子、鬣羚等野生動物在靜謐的山林中穿梭覓食以外,還有保護區(qū)那些可愛的生態(tài)衛(wèi)士默默地堅守著。
山上下著大雪,山下村民圍在火爐旁,享受著一年里最悠閑的時光。而海拔兩千多米的化龍山自然保護區(qū),卻是一片忙碌的景象,雖然山上大雪紛飛,卻阻擋不了他們巡山的路。山頭上、林莽間、山溝中,他們忙著清理套架,制止非法捕獵行為;他們更換紅外相機電池和存儲卡,監(jiān)測野生動物消長變化情況……用最平常、最樸素的方式守護著這座大山。
不足一公里需要兩小時
2020年12月26日,星期六,晴。今天,我和劉平去海拔2600米的寶塔灣,更換紅外相機電池和存儲卡。
溝谷中積雪盈尺,我們順溝而上,深一腳淺一腳,小心翼翼地向上攀爬,不到10分鐘就已經(jīng)汗流浹背了。
兩個小時后,我們爬上谷頂,山勢更加陡峭了,我們要更換電池的紅外相機就在前面的山巔上,看著就在眼前,走起來可沒那么容易。這里的雪沒谷底的厚,表面融化,但雪底下卻凍結(jié)成冰,我們揪著樹干或藤條小心攀爬,每走一步都要費很大的勁,不到一公里的路程竟然耗費了兩個小時。這要在平時,都能上一趟化龍山的主峰了。
山上的雪景很美,曉日初升,氣象萬千。對于那些長期居住在城里的人們來說,可謂是世外仙境,但作為常年堅守在這里的護林人,卻別有一番滋味。都說上山容易下山難,更何況是被冰雪覆蓋的陡峭的山林。
下山的路上,我們幾乎是躺在雪地上梭下來的,又驚險又刺激。這個月,我們要給14部紅外相機更換電池和存儲卡,每一部紅外相機都安置在大山里不同的位置,今天是最后一部。雖然很累卻有滿滿的收獲感,因為每一部紅外相機都記錄著半年來野生動物分布、活動信息,這將是來年工作安排和科考的重要依據(jù)。
(胡仁保)
冒雪在巔峰點位核查
接到市生態(tài)環(huán)境局點位核查任務(wù),已是下午5點。8個不同生態(tài)系統(tǒng)類型的點位核查,要在兩天內(nèi)完成。尤其是草甸、草叢和稀疏草地類型的點位,只能在海拔2800米的高山草甸才能找到。
第二天,簡單地吃過早點,穿上平時巡山的衣物裝備,我們匆匆上路。行至上竹保護區(qū)入山處的大灣溝口,天上飄起了雪花,且有愈下愈大之勢。“看樣子今天的雪來勢不小,要不改日再去吧。”同行的護林員小徐說。“下午6點前,必須采集到點位數(shù)據(jù)并上傳!”我堅定地告訴他們。
不一會兒功夫,風(fēng)更大了,挾著雪花漫天飛舞。三個多小時后,我們才抵達靈官廟,急急慌慌地吃了點隨身攜帶的干糧后繼續(xù)往上爬。本就無法辨認的山間小路掩埋在厚厚的積雪中,我們只能深一腳淺一腳地摸索著往上爬。山越來越陡,雪越下越大,眨眼的功夫,雪已經(jīng)覆蓋了厚厚的一層,放眼望去皆是一片潔白。“這可不像平時巡山,大家要小心。”同事們互相關(guān)心提醒,盡管這座山我已爬過多次,可從小在河北平原長大的我,還是多次摔倒。最惱火的還是荊棘叢林,我們抓住荊條往進鉆,寒風(fēng)襲來,卷著雪粒子打在身上和臉上,大塊大塊的雪花直往脖子里鉆,凍得我早已臉頰冰冷,手腳麻木,那不時被荊棘條劃破的臉皮已感知不到疼。我們一步一滑地在山林里攀爬著,又爬了兩個多小時后,總算登上了大梁。我這才發(fā)現(xiàn),大家頭上冒著白煙,小冰晶把頭發(fā)打成綹,胡須上還掛著冰凌,活脫脫一個雪人,大家禁不住笑了。
海拔兩千多米的山梁上,風(fēng)雪更緊了,能見度只有10米左右,溫度比山下要低得多,大家又冷又餓,卻不敢有絲毫停留。根據(jù)任務(wù)分工,我們分頭行動,核查點位、拍照、記錄。時針指向下午3:35,我們收拾行裝準備下山。下山的路上我們連滾帶爬,手腳并用,回到單位已是下午5:40,我趕緊把收集到的數(shù)據(jù)上傳。
“張科長,信息收到,這么大的雪,你們辛苦了!”市生態(tài)環(huán)境局小丁打來電話。那一刻,我們?nèi)玑屩刎,相視而笑?span style="display:none">Ksv安康新聞網(wǎng)
(張靜偉)
巡護路上的風(fēng)景
2020年12月31日,小雪。早上8點,我們一行4人穿上解放鞋、背著巡護器具、宣傳手冊向青龍溝進發(fā)。
積雪足有20厘米厚,一腳一個坑,寒冷的山風(fēng)攜著雪花,針一樣扎在臉上。“越是大雪天,越要加強巡護!”干了幾十年護林工作的同事張延軍邊走邊說,“因為野生動物在雪地活動的痕跡顯而易見,非法獵捕者經(jīng)常會利用這個有利條件,順著腳印找到野生動物。”
冬季,我們保護區(qū)管理的重點除了森林防火,就是保護野生動物安全過冬。我們一行首先在保護區(qū)外圍,野生動物可能出沒的溝谷、山梁上清理套夾,然后順著大梁一路前行。“這是什么腳。”同事陳戈在雪地上發(fā)現(xiàn)了一串動物腳印,我走過去一看是小麂的腳印,我告訴大家:“這是偶蹄類動物,它們的腳印是兩個坑并列,保護區(qū)內(nèi)有鬣羚、斑羚、毛冠鹿、狍子、林麝等多種偶蹄類動物,腳印大的是鬣羚、斑羚、林麝、毛冠鹿等動物。”我們拍照、打點(坐標(biāo))、填表,完善記錄后繼續(xù)上路。
“。”女同事曉惠一不小心,摔倒在雪地里,雖然雪厚,但幸好此處坡度不大,有驚無險。
一路上,晶瑩剔透的霧凇,水晶簾般的冰掛,冰蓋下咕咕流動的溪水,讓人心曠神怡。今天,更慶幸的是,此行我們沒有發(fā)現(xiàn)人為活動痕跡。每當(dāng)看到化龍山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越來越好,野生動物種群數(shù)量顯著增多,我們心中就有一種特別的自豪感。
(宋要強)
雪地里那神秘的腳印
2020年12月24日,約上在正河埡保護點值班的彭少勇前往三岔河,此行的任務(wù)是制止非法入山、非法捕獵、監(jiān)測野生動物。
公路上的雪水凍結(jié)成又硬又滑的冰,我們騎上摩托車小心上路,雖然這么多年的護林工作,讓我們擁有了在冰雪路上騎行的特有技能,但15公里的路還是騎行了一個半小時。
三岔河是保護區(qū)里野生動物活動密集的區(qū)域。在進山口處沒有發(fā)現(xiàn)明顯的人為活動腳印等痕跡,這說明沒人下套狩獵,這讓我們心里頓時輕松了許多。沿著林區(qū)小路前行,一行行野生動物的腳印出現(xiàn)在眼前。前面一個、后面兩個腳印呈三角形布局的是野兔;一團密密麻麻、大小零亂的腳印,周圍還有挖過的痕跡,這是一群野豬的杰作;像杈子叉在雪地上的是偶蹄類動物的腳印,這個中等腳印應(yīng)該是毛冠鹿;樹兜上細細的爪印清晰可見,還有幾根毛發(fā),這明顯是豹貓……我們一邊辨認動物腳印一邊前行。
水毀路段河水漫過路面形成冰河,只聽“咕咚”一聲,我的一只腳掉進去了,河水浸濕了我的鞋子、褲腳,刺骨的寒涼襲遍全身。我們的目的地是野生動物的飲水處——龍洞,顧不得被浸透的鞋襪,繼續(xù)前行,“嘩嘩”的水聲在山谷中咆哮,一條白練從天而降,兩邊皆是冰瀑和冰掛,冰層較厚處呈藍色,像一塊巨大的綠松石,云霧繚繞其間,宛如仙境。然而這些美景對我們來說,早已司空見慣。風(fēng)吹得臉頰生疼。偶爾,頭上方的樹枝上會掉下冰塊,融進身體,讓人不免打起寒顫?粗鴬A岸斜坡上密密麻麻的野生動物腳印,我們一邊拍照一邊在本子上記錄,然后安心地踏上歸程。
位于海拔2176米的正河埡保護點,整個冬季冰雪覆蓋。坐在爐子前,盡管裹著厚厚的棉襖,前面烤得痛,身后凍得痛。蔬菜和食油必須放在爐子邊上,否則會凍成冰塊。
這是安康海拔最高的工作地點,我們輪流在這里值班,監(jiān)控過往行人和車輛、嚴控火源隱患、制止非法入山,守衛(wèi)著保護區(qū)的南大門。
(劉平)
雪地追蹤
“今早,一輛白色外地小車駛?cè)肜撕印?rdquo;
1月5日一早,接到“線人”舉報,我們踏著積雪,立即趕往浪河了解情況。
循著車轍印一路“追蹤”,在一拐彎處車轍竟然不見了,附近也沒有發(fā)現(xiàn)任何車輛,仔細觀察倒車的痕跡卻依稀可見。
我們兵分兩路,一路就近了解情況,一路進山查找人為活動痕跡。我隨同事四處走訪調(diào)查情況。走了好幾家,邊走邊看,逢人便打聽,卻一無所獲,好像車子憑空消失了一樣。“浪河電站和旁邊的養(yǎng)殖場都有監(jiān)控,我們?nèi)ゲ楸O(jiān)控。”當(dāng)過兵的同事張斌靈機一動提議,于是我們隨即改變調(diào)查方式,按照張斌的建議,結(jié)合車輛進入時間、倒車地點等因素進行分析判斷,最后調(diào)查到進入的車輛原來是給當(dāng)?shù)匾患疑鷳B(tài)養(yǎng)殖場運送材料的車,他們并沒有進入保護區(qū)。大家這才松了一口氣,一邊往回走,一邊電話告知另一路進山排查的同事。
雖是虛驚一場,但這樣的“追蹤”卻是我們的工作日常,有時在白天、有時在深夜,有時在山邊,有時在溝谷,我們隨時準備著,一直在路上。
(任習(xí)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