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廖霖 楊路 耿梅
“以前,我們想著養(yǎng)更多的豬羊;現在,大家想得更多的是守護咱們的山林、河流……”說這話的是嵐皋縣四季鎮(zhèn)木竹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朱忠銀。他笑著說,要不是加入了生態(tài)管護員的隊伍,作為貧困戶的自己肯定想不到這么多。
49歲的朱忠銀是嵐皋縣四季鎮(zhèn)木竹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2001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降臨到生活原本就很艱難的朱家,他的妻子意外煤氣中毒失去了年輕的生命,留下兩個年少的孩子和年邁的母親。作為一家四口唯一的壯勞力,如今每年有穩(wěn)定的護林工資,在家又照顧了老小,對于一直耕種幾畝薄田的他,朱中銀很是滿意現在的生活。
“我從小就在這片林子鉆,每一塊地方我都熟悉得很!城里人喝的用的就是從我們木竹水源林流出去的四季河水。”如今,朱忠銀守護著這片哺育了世世代代嵐皋兒女的青山碧水,他的幸福生活也寄托在了這片綠林。
貧困戶朱忠銀再就業(yè)當上了護林員。當護林員8個月以來,他每天清晨五點鐘起床,自帶干糧,背一壺開水和撲火工具,六點鐘出發(fā)了,向山林深處走去,開始了他們新一天的防火巡山工作。
上山途中,朱忠銀邊走邊四處觀察,有什么異常情況會及時排除并記錄下來,看到垃圾隨手撿起。日復一日,風雨無阻,他每天都要“鉆山溝、爬樹林”往返穿梭好幾次,管理著3200畝原始次生林,他用默默守護換來滿山蒼翠,守護著家鄉(xiāng)的這片綠色資源。
上山下山,走走看看,乍看之下,這是一個不具太高技術含量、簡單、重復,甚至被不少城里人所遺忘的職業(yè)。但護林人的生活,只有親自體驗一番,才能得知它的滋味。
有了生態(tài)護林員這份收入作“靠山”,朱忠銀干勁更足了。“看我干活扎實,去年在林場干部的幫扶和指導下,我還養(yǎng)殖了四頭山豬,銷售了三頭,純收入8000多元;養(yǎng)殖土雞100余只收入7000多元;有林業(yè)技術人員的幫扶,十幾畝土地也沒有讓閑著,種植七葉樹三畝,拱桐樹1畝,核桃樹2畝。”
“我能成為一名生態(tài)護林員,我很高興,真是打心底里感謝黨和政府的好政策。有了現在這個‘鐵飯碗’啊,俺家年底脫貧絕對不成問題了!”又正準備出門巡山的貧困戶朱忠銀同筆者說起自己現在的新身份時,一臉的感激和驕傲。
今年,朱忠銀抓住了扶貧搬遷進城的好時機,在縣城扶貧搬遷安置點購買一套新房。兒子在父親積極勤奮的影響下,刻苦學習,今年高考獲得一本的好成績。“老實干活是本分,勤快人有飯吃,只要我繼續(xù)努力,國家政策這么好,脫貧肯定沒問題。”他笑著說道。
提到護林工作,朱忠銀說得最多的就是“責任重大”四個字。正是因為有了像朱忠銀這樣的護林人,不知疲倦地行走、巡查,守護著山林的平安,生態(tài)的和諧,才有了這一片綠水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