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鵬
在基層工作中,與群眾打交道是不可避免的,但有的干部卻存在不想、不愿或不敢深入群眾的心理,直接影響工作成效和群眾滿意度。要做好基層工作,只有和群眾打成一片,才能有效為民服務,如果長期脫離群眾,就會形成隔閡,最終可能遭到群眾的不支持和不信任,導致工作被動。
深入群眾,首先要視群眾如親人。只有發(fā)自內心地把群眾當親人,帶著這份親情,才會有動力、有信心、輕松地走進群眾,與群眾拉近距離。一聲“叔”,一聲“大娘”,無形之中就與老百姓親熱了起來。
深入群眾,就要盡力解決群眾期盼的事。常言道,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與群眾走得近了,就會了解到群眾生活的不易,程家大娘身體不好,一邊服著藥,一邊還要拖著病體操持家務;葉家大哥因為家庭條件不好,遲遲還沒找到另一半;林家大哥在外務工,工錢結算出了問題,遲遲拿不到錢;唐家大哥家門前的路燈不亮了……只有深入群眾,我們才能了解到群眾家中的困難,這些困難也才會讓我們感同身受。幫助他們出個主意,聯系一下辦事渠道,尋找一些政策支持,或者實在辦不了,與他拉拉家常,給他們一些寬慰,他們都會感激你。
深入群眾,要會主動化解群眾難解的心結。親戚之間、鄰里之間或者其他方面,可能存在一些小矛盾、小問題,有的群眾一時想不開,心里很糾結,內心憤憤不平,導致矛盾問題難以消解。要經常性地深入群眾,善于發(fā)現這些矛盾隱患,耐心幫助他們化解心結,釋放心頭的憂愁,讓他們生活得更有質量、更有尊嚴,這也是體現了我們干部工作的意義。
深入群眾,要有不怕吃虧的精神。群眾之中,有時也可能存在一些消極現象。但只要敢于吃虧、善于吃虧,放低身段,與他進行對話與交往,主動拉近與他的距離,最終會贏得對方的信任與理解。